法国Indigène éditions出版社介绍我的法文版新书
IMMOLATIONS AU TIBET – LA HONTE DU MONDECEUX QUI MARCHENT CONTRE LE VENT« Voici un livre dense et tragique », écrit dans sa préface Robert Badinter. Il poursuit : « Ce que les flammes qui les brûlent...
View Article媒体对我的法文版新书《Immolations in Tibet: The shame of the world》的报道
1、英国卫报Tibet self-immolations: Tsering Woeser and Ai Weiwei collaborate on bookTibetan poet and Chinese artist publish Immolations in Tibet: The Shame of the World, after more than 120 such...
View Article艾未未问尊者达赖喇嘛“是否希望回到故乡?是否认为仍有可能重返图伯特?”
图片转自尊者达赖喇嘛“NYC2013”网站:http://new.livestream.com/HHDLNYC/English/videos/32785418时间:2013年10月20日。地点:尊者达赖喇嘛在纽约。艺术家艾未未在北京。曾与尊者达赖喇嘛于1980年代在纽约有过会见的艺术家艾未未,通过推特向在纽约开示佛法并公开演讲的尊者达赖喇嘛提了两个问题:“我想问,达赖喇嘛是否希望回到故乡?”“他认为...
View Article美国2012年度西藏人权报告【转】
摘要美国承认西藏自治区以及中国其他省份的藏族自治州和自治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的一部分。中国共产党(中共)中央委员会统一战线部主管中国的西藏政策,自9 月以来由令计划担任部长一职。2011 年8 月以来,来自河南省的汉族干部陈全国担任了西藏自治区的党委书记职务。在甘肃、青海、四川以及云南省的 10 个藏族自治州当中,有...
View Article推特上,一位网友讲述她见到的拉萨
布达拉宫广场,在超大音量的藏式新编红歌中,跳“规范舞”的游客。在夜晚的布达拉宫广场,扮成“蜘蛛侠”收钱合影的游客。推特上,一位网友讲述她见到的拉萨文/唯色青藏铁路通车之前,BBC制作的纪录片《喜玛拉雅》(Himalaya)拍摄的有拉萨和玉树的见闻,主持人站在布达拉宫前说拉萨正变成游客们的迪斯尼乐园。最近印度媒体NITI CENTRA刊出法国藏学家文章《中国试图把西藏变成游乐园》(China...
View Article15日、17日、20日、22日、23日、25日、26日是十位藏人自焚纪念日
对于无数藏人来说,十月实际上是令人悲伤的月份。因为在这个月里,布满了藏人自焚的纪念日。多达16位藏人,在前年与去年的十月,以身浴火,表达抗议。其中,14位藏人当场牺牲,1位藏人生还但之后情况不明,1位藏人被带走之后生死不明。在本月,我在博客上发帖《3日、4日、6日、7日是格桑旺久、古珠、桑吉坚措、卡央和曲培的自焚纪念日》;《今天是贡唐仓仁波切的外祖父丹增多杰自焚牺牲一周年的日子》。此刻再次发帖,以纪...
View ArticlePaul Mooney: Immolations in Tibet: The Shame of the World
Immolations in Tibet: The Shame of the Worldby Paul MooneyFORBES ASIA | 10/28/2013 @ 2:23PMhttp://www.forbes.com/sites/paulmooney/2013/10/28/immolations-in-tibet-the-shame-of-the-world/In February...
View Article唯色:记我的法文版新书《西藏的自焚—世界的耻辱》
记我的法文版新书《西藏的自焚—世界的耻辱》文/唯色10月17日,法国Indigène éditions出版社发行了我的有关126位藏人自焚事件的新书:《Immolations in Tibet: The shame of the world》,意即:西藏的自焚—世界的耻辱。。这是我的第二本法文著作。第一本是2010年由Gallimard(伽里玛)出版的《 Mémoire...
View Article黑帐篷学校:一位藏人环保人的生态教育实践
黑帐篷学校:一位藏人环保人的生态教育实践文/唯色朋友见到一位在藏东家乡多年来坚持不懈保护生态环境的藏人,谈到正在进行的生态教育实践,认为有必要发给我放在更多人可以看到的文章中。这位藏人环保人说:“去年,在县城或其他地方上学的孩子们放暑假回来,我办了一个‘青年生态营’。“往常孩子们回来后都无所事事,就玩游戏看电视。我把他们抓住,给他们一个新的玩法。我说你上学,你的学费是跟牦牛有关系的吧,你的一切,你的...
View Article天堂牧场:一位藏人环保人的梦想
天堂牧场:一位藏人环保人的梦想文/唯色接上期,继续转载这位藏人环保人的话。但限于篇幅,寥寥这些文字,能再现他这么多年的坚持吗?其实做不到,我只能是提供一个简介。无疑他是充满感情的环保人。这缘于他对家乡深厚的爱,以及作为孤儿的他,从小吃百家饭长大,因此对哺育他的乡亲们感恩戴德。他希望回报,而这凝聚在他的梦想之中,被他命名为“天堂牧场”。他说:“我想建一个牧民之家。其实是把我自己当作牧民,在山下建一个牧...
View Article法国出版社Indigène éditions为《西藏的自焚—世界的耻辱》开设脸书和推特
我的法文版新书IM《MOLATIONS AU TIBET – LA HONTE DU MONDE》(《西藏的自焚—世界的耻辱》),于2013年10月17日,由法国出版社Indigène éditions在巴黎出版发行。本书封面设计是艾未未。他在推特上写道:“西藏是拷问中国、国际社会人权和公正标准的最严厉问卷,没有人可以回避,可以绕过去。目前为止,没有人不受辱蒙羞。”为本书作序的是Robert...
View Article这个月的3日、4日、7日是八位藏人的自焚纪念日
纵观2009年2月至今这四年,尤以2012年的11月自焚人数最多——共有28位男女老少,其中有僧尼,多数为牧民;而2012年11月正值中共十八大召开,将产生中国的新一代领导人。28人的自焚最高峰,尤其是在十八大的八天会期中9人自焚,平均每天都有,充分说明藏人自焚是政治抗议。而在11月的3日、4日、7日,是多达八位藏人的自焚纪念日。其中,有两位藏人是在2011年的11月3日、4日自焚的:即四川省甘孜藏...
View Article记《自焚藏人档案》一书在台湾的出版
记《自焚藏人档案》一书在台湾的出版文/唯色记录人类近代史上以自焚表达最惨烈的政治抗议的记录之书——《自焚藏人档案》,约20多万字,并收录有近两百幅照片,以及日本画家井早智代(Tomoyo...
View Article概述中共在西藏的宗教政策
三张图片均拍摄于最近数月我在拉萨期间。图1为尊者达赖喇嘛所赞的“全藏最神圣的寺庙”——大昭寺,如今寺院顶上插着猩红色的中国国旗。图2与图3是拉萨三大寺之一的色拉寺,余剩不多的僧侣们正在辩经场上向游客们表演辩经,而照片上那位穿便装的年轻汉人男子实际上是武警或特警,他右手手腕上套着的念珠用以伪装佛教徒。概述中共在西藏的宗教政策文/唯色中共在西藏的宗教政策,实际上这几十年来都是一以贯之的,只是在时间上、在...
View Article唯色:日文版《图伯特的秘密》出版时致日本读者的信
日文版《图伯特的秘密》一书封面。作者:唯色、王力雄。译者:刘燕子,兼及文论解说。于2012年11月由日本集广舍出版。出版发行人:川端幸夫。全书414页。日文版《图伯特的秘密》出版时致日本读者的信文/唯色有时候我思忖,我写的这些故事,这些关于藏人的故事,这些关于藏人于当今时代仍经受着许多民族曾有过的苦难的故事,在这偌大个世界,会有多少人愿意停顿一下,听一听?那年,藏历土鼠年八月某日,贡嘎机场检查森严,...
View Article王力雄:一个“探测狗”在拉萨
这是我们回到拉萨后,警察登门给我们办的“暂住证”。也即是说,我回到家乡拉萨,住在自己的房子里,却需要办理“暂住证”,“暂住”于此。可是这个“暂住证”上,警察的填写错误多多,比如“婚姻状况”和“户籍地址”,警察同志也忒不负责了。。一个“探测狗”在拉萨文/王力雄6月27日,我和妻子唯色坐火车从北京到拉萨。我的岳母住在拉萨。火车进站时,西藏国保已等在站台,先把我们带到车站派出所进行了一小时的搜查。我背包中...
View Article我与王力雄的英文译著《Voices from Tibet》近日出版
HKD150.00 / USD20.0020% off for web orders17 colour & 1 b/w illus.Paperback 132 PagesPublication Date 2013/11ISBN 9789888208111216x140 mm 0.188 kgMarket Rights: Asia, Australia and New...
View Article法国Indigène éditions出版社介绍我的法文版新书
IMMOLATIONS AU TIBET – LA HONTE DU MONDECEUX QUI MARCHENT CONTRE LE VENT« Voici un livre dense et tragique », écrit dans sa préface Robert Badinter. Il poursuit : « Ce que les flammes qui les brûlent...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