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看不见的西藏~唯色
Viewing all 1130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长平:「請問要上三樓嗎?」——写给诚品书店:自我审查没有边界

$
0
0
台湾诚品书店。(来自网络)

「請問要上三樓嗎?」
——写给诚品书店:自我审查没有边界

文/長平

2010年我和幾個朋友參觀台灣高雄歷史博物館,講解員是當地一位退休中學歷史老師,他先問我們要不要看第三樓的展覽——抬頭看海報可知,第三樓正在展出西藏流亡政府的歷史。講解員說,幾天前由上海高校歷史學者組成的一個參觀團,到了這裏首先對他聲明說:「我們不要上三樓!」

歷史學者遇到在國內難得看見的歷史資料,第一反應竟然是堅決不看,顯然讓那位教了一輩子歷史的講解員感到不解。他也由此了解到中國大陸自我審查如何深入骨髓,可能會禮貌地提示每一位來自大陸的參觀者:「請問要上三樓嗎?」這個荒謬而又可悲的歷史畫面,已然意外地成了這場展覽的構件。

畫面在移動,鏡頭落在了台灣人的臉上。講解員問:「請問要上三樓嗎?」台灣人也堅決地回答:「不!」這就是最近發生在台灣誠品連鎖書店的新聞。據稱這家連鎖書店擬進軍大陸巿場,於是將涉及西藏及人權的書籍在香港誠品分店下架,其中包括藏族作家唯色和西藏問題學者王力雄的作品。

在商言商,不碰政治,這是一個很好的理由。問題是,當你的「商」是出售文化產品時,「不碰政治」事實上是深陷政治,與統治者合作謀殺思想。有些「商」不直接謀殺思想,比如房地產,但是在與政府合謀時,也不存在純粹的「在商言商」。

誠品書店可以找到更好的理由。我知道,作為知識分子,那些來自上海高校的歷史學者對自己行為的辯解,不會僅僅是「我們膽小怕事,甘為五斗米折腰」。他們會用更好的、甚至崇高的理由來安慰自己及說服別人:我們謹言慎行,是為了守住在體制內的位置,發揮更大的作用。他們會指責一些不肯自我審查、大膽發言而被當局打壓的同行說:因為一時衝動,爭強好勝,現在連溫和地對學生講授知識的機會都沒有了,還讓家人擔驚受怕、生活陷入困境,是不負責任的行為。

在極權統治之下,隨處可以聽見這種高明的生存哲學。有一些滿懷理想與激情的青年人,也信以為真,為了讓體制內增加一份良知而進入體制,成為政府官員。有些人和政府合作了幾十年,自己早已經成為不義體制的受益者和維護者,甚至當了高級官員,還有人相信他們是在臥薪嘗膽,忍辱負重,一旦大權在握,必定重振朝綱。

自我審查沒有邊界。今天不上第三樓看西藏流亡政府展覽,明天可能也不肯上第二樓了,因為那裏的台灣本地歷史資料有台獨傾向。後天呢,一樓也不應該去,因為那裏關於「二二八」的歷史解釋,雖然也在譴責國民黨,但是跟中國大陸教材上的說法不完全一致。

誠品書店和大多自我審查者一樣,不願相信這樣的事實。他們往往為自己的退讓設置了紅線,心想越過紅線就堅決不幹。事實上,這條紅線會隨著利益的糾結與變化而移動。今天為了兩千萬的利益讓西藏及人權書籍下架,明天為了兩億元的利益,可以讓習近平講話讀本佔據書店每一個顯眼的位置嗎?

(转自:http://hk.on.cc/cn/bkn/cnt/commentary/20140625/bkncn-20140625000316495-0625_05411_001.html

李方平律师发布消息:“ 已经会见完伊力哈木……伊力哈木坚称无罪”!

$
0
0

被捕前七天(即2014年1月8日)的伊力哈木·土赫提。(王力雄拍摄)

2014623日,被羁押五个多月的维吾尔学者伊力哈木·土赫提的律师李方平、王宇,抵达乌鲁木齐了解伊力哈木案的进展情况,因此前有消息说伊力哈木已遭重判。

以下是李方平律师623-26日公布的消息(转自微信圈):


623 9:54
已到乌鲁木齐,突逢庞然大物。

623 10:27
已到乌鲁木齐公安局,接待处警官正在接通国保支队电话说:伊力哈木*土赫提的律师一早到了,要找负责警官。能否下来接待?

623 10:57
国保支队汉族陈警官、维族肉孜警官着警便服下来接待我们。

623 11:55
此次新疆之行本是核实之旅,不料情况比预想的好像要乐观一些:1,伊力哈木案上周只是移送,没有审判和宣判;2、案件已到乌鲁木齐检察院,我和王宇律师已与案管中心工作人员见面,递交委托手续,等待安排阅卷。


623 15:21
进去了,但能见上吗?刑诉法待检验


623 15:38
自治区看守所接待的维族警官(警号00075)第一次请示说三类案件要我们找乌市公安局批准。我们告知已到审查起诉,无需公安批准。二次请示,还是委婉告知要考虑政策。我们再次依法交涉,已进行第三次内部更高层面请示…结果未知中


623 18:16
自治区看守所维族警官三次请示后还是无奈告知:需要办案单位同意并将委托手续退回。我们向自治区检察院驻所检察室曹检察官口头投诉,要求及时检察。曹检察官同意接收委托书转交刘峰副所长。我们将等待48小时,特别希望相关部门能够依法办理。审查起诉阶段的律师会见权,能依法保障吗?


624 19:10
今天下午我跟乌鲁木齐市检察院沟通了伊力哈木案的阅卷事宜,案管中心马小姐告知:案卷很多,正在制造电子文档,最快可能要周五才能阅卷。我同时把会见遇阻,自治区看守所违规要求办案单位(市检)同意的情况告知马小姐,请她确认是否是市检意见,希望能依据刑诉法行事。约18:50,我接到一手机电话自称自治区看守所的,通知律师可以会见。


624李方平律师新浪微博
伊力哈木妈妈不会说,也听不懂汉语普通话,但还是能感受到维吾尔人特有的热情。】


624 22:42
南疆北京时间22:30

625 11:51
经过喀什中心市区见到久违20年的游行示众,。尖锐的警笛声中,警车、武警装甲车、绿色军车上押送一些挂维文号牌的维吾尔族犯罪嫌疑人游行示众,人都被反绑、头被摁极低,有的露出极其痛苦的面容。

626 10:13
已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看守所。


626 10:19
这个看守所,看不到一个会见律师。

626 10:23
十几个警官正在表情肃穆开会研究,看到律师到了马上关上窗户,叫我们等候。估计能够会见,但会在场监听监视吗,刑诉法是需要实施验证的。


626 16:47

已经会见完伊力哈木,入所戴了20多天脚镣。绝食一次10天(1.16-26日),被绝食一次,也是10天(3.1-10日)。目前身体表面看还不错,但体重减少16公斤。伊力哈木坚称无罪,他的所言所行都是为了实现国家、民族、汉族的共同利益的有机结合,他没有任何言行支持分裂,只是希望新疆的民族区域自治更加完善、更加法治化、民主化,民族关系更加和谐稳定。

(李方平律师补充:会见时间是“10:45-16:20”。所谓“被绝食”的意思是:“3.1昆明事件发生后,看守所晚上突然停止饮食,3.10才恢复。”“伊力哈木一直很抗争,管教也不愿意惹出事来。”)


唯色:既禁藏人转山,又赚游客银子

$
0
0

既禁藏人转山,又赚游客银子

文/唯色

今年藏人不得朝圣神山冈仁波齐,但中国各地的游客却不受制于禁止转山的“潜规则”,被藏人网友批评:“明白(摆)着是制止当地人去转山,因为其他地方的人可以在户口所在地办理边防证。公然践踏宗教自由的法律。限制部分族群的性质已经是一种隔离政策!”不过,与此同时,出现在新浪微博上的另一个消息,说明各地游客成了早已将冈仁波齐收入囊中的北京公司挣钱的目标。

此图来自新浪微博,已被删。

西藏自治区旅游局4月29日发布的公告称:“即日起前往阿里地区旅游的持区外身份证国内散客(包括骑行游、自驾游和港澳散客)将实行指定接待社就地组团制度。”明确宣布五家旅行社(包括承包神山冈仁波齐的旅游公司)作为赴阿里的国内散客的指定接待社;另外两家旅行社为赴阿里港澳散客指定接待社。并且,每团不得少于3人且须配备导游。

从事旅游的网友报告:“5月28日至6月27日藏历四月萨嘎达瓦月期间,将执行旅行局之前所发公告,在此期间转山必须报团(指定五家旅行社),每天限制1500人,巴嘎和塔钦的检查站将会有普兰县旅游局执法人员检查,以上消息官方未公布,但都是从检查站得到的第一手信息。”据网友披露,去往转山路上有16个检查站,大北线一路也处处设点检查,没有边防证插翅难飞。

此图来自新浪微博,已被删。

网友叫苦说:“无语了 导游费600/天 司机和导游住餐补贴400/天 报备办证100元/人 门票自理 吃住自理 十天 2万”。有网友骂道:“……硬性组团,硬性配导游,外加上不知道冈仁波齐那是不是已经连同玛旁雍措捆绑收门票了,为了圈钱不顾一切的操蛋政府!”有去过冈仁波齐转山的游客说:“冈仁波齐门票150(元)。神湖(玛旁雍措)也是150(元)。”

2011年7月初,因有刚去过冈仁波齐的游客在微博上披露,神山的转山道上正在拓宽路基、修筑公路,不久各种车辆可从山脚下直达半山腰,并已见到竖起的电缆杆。为此我做了调查,获知总部在北京的国风集团下属的西藏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承包”了西藏的神山冈仁波齐和圣湖玛旁雍措,将其设为旅游区;并将神山和圣湖设为发行股票的诱饵,归之为“西藏阿里神山圣湖旅游区开发项目”,该项目“包括景区开发、酒店建设、环保车购置、制氧厂等其他设施建设等”。


我当时写了一份题为《请制止用神山圣湖牟利的“开发”》的呼吁书,强调:“步行环绕神山和圣湖,是延续了难以计数之岁月的信徒朝圣方式,要的就是通过步行的‘劳其筋骨’达到宗教境界的升华,绝不需要公路、游览车等。相反,公路、游览车只是为着引来尽可能多的猎奇者,按当代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是一种‘旅游帝国主义’行为,造成的是对神山圣湖的亵渎和毁坏。……目前在藏地疯狂进行的各种开矿、筑坝、旅游等‘开发’,正在对藏民族的神山圣湖和宗教文化,对西藏高原的生态系统,同时也在对全球生态造成难以挽回的毁灭。”

藏学家Elliot Sperling(艾略特·史伯岭)先生以《关于神山的呼吁》一文表示响应,认为这“是一个令人压抑的例子,关于一个本来神圣的历史遗迹的商业化……出于利益来践踏这处宗教名胜,并不只是对藏人的又一次侮辱,对于将神圣的冈仁波齐看作湿婆(Siva)的居所,而来朝拜和绕行的印度朝圣者来说,也是一记耳光。”

学者何清涟女士也撰文《请留住西藏》,指出:“其实藏人居住之地早就不能幸免‘发展’之害。……由于西藏的政治特殊性,有关西藏的环境生态被破坏等问题比内地的环境事件更敏感,很不容易见诸报道,……北京要想真正挽留住西藏,就要真正尊重西藏人民的宗教信仰,停止将西藏人民心目中神圣的寺庙与神山当作‘旅游资源开发’。”

作家郑义先生也撰文《为藏人保留最后一块净土》,指出:“转山在没有信仰的人看来是毫无意义的,但是在笃信佛教的藏人看来,朝圣能洗尽罪孽,使生命得以纯净、升华。我们可以想象一番修通了公路、建好了旅游饭店之后,将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各种现代交通工具载来成千上万的猎奇者,他们带着凡俗世界的五光十色、做快餐式的到此一游,他们是游山玩水,绝不是神山圣湖的虔诚崇拜者,足迹所到之处再也不会保留丝毫神圣,直白地说,就是亵渎神圣。……把神圣的冈仁波齐和玛旁雍措列入旅游开发项目,正是名副其实的新殖民主义和旅游帝国主义。……我们已经把汉地的名山圣水尽数商业化、庸俗化,把人迹所到之处全部污染、破坏,我们能不能为藏族弟兄保留这最后一块净土?冈仁波齐和玛旁雍措是属于全人类的。”

不过对于去冈仁波齐的游客们来说,这样的“旅游帝国主义者”当得不轻松。如果“萨嘎达瓦”期间去阿里,一人需花费2万元,每天1500人即花费3000万元,而“萨嘎达瓦”30天即可有9亿元的收入,不知道这5家或7家旅行社将从中分红多少。当然也不会有这么多人真愿掏出这么多银子,而且有去过西藏旅游的游客并未加入指定的旅行社,而是找之前认识的汉人司机,过检查站时靠关系免去罚款,总共花费近6千元,不过这是个别。事实上,正如网友所说,“其实就是官商勾结圈钱”。

2014年6月

(本文为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评论,相关内容由自由亚洲电台藏语专题节目广播,转载请注明。)

延伸阅读:

唯色:当局限办“边防证”,禁止藏人朝圣神山http://woeser.middle-way.net/2014/06/blog-post_8.html

6月11日与去过冈仁波齐的游客推特对话http://woeser.middle-way.net/2014/06/611.html

正在“开发”冈仁波齐神山的北京公司 http://woeser.middle-way.net/2011/07/blog-post.html

呼吁书:请制止用神山圣湖牟利的“开发”http://woeser.middle-way.net/2011/07/blog-post_2345.html

艾略特·史伯岭:关于神山的呼吁http://woeser.middle-way.net/2011/07/blog-post_15.html

何清涟:请留住西藏http://woeser.middle-way.net/2011/07/blog-post_20.html

郑义:为藏人保留最后一块净土http://woeser.middle-way.net/2011/07/blog-post_22.html



藏人作家雪将致汉人学者刘军宁:冲突与和解(藏汉文)

$
0
0
藏人青年作家雪将。


冲突与和解
——请刘军宁先生赐教


刘军宁先生:

中国自由主义学者刘军宁。
您的《从昆明事件反思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篇值得细读的文章。虽然您所倡导的有关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观点跟马戎先生的观点有着本质的区别,但仍有不少知识分子(少数民族)对您的这篇文章感到震惊。

在首次拜读这篇文章时,我立刻想到是马戎先生的文章。作为您的忠实读者,我看出您和马戎先生的立场并非一致。因此,在没有获得您同意的情况下,把您和王力雄先生的文章译成了藏文,为此深表歉意!当然,翻译你们二位的文章并无它意,只是希望让更多的人看到两种不同观点而已。

下面,按您的意思,提出几点个人的拙见。

我认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非中国民族冲突之根源。即便如您所说,中国的民族划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斯大林极权主义的遗产,但它仍不能成为中国民族间产生冲突的根源。是的,中国的民族矛盾日渐趋于尖锐化和激烈化,唯一的解决之道是实行联邦制。如果当下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逐渐转化为联邦自治的第一步,那么这对化解民族矛盾和走向族群和谐意义重大。

目前,在中国诸多问题中,藏区和新疆的民族问题十分突出,但这并非由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导致,而是历史记忆使然。且,忘记民族历史记忆并非易事。因此,取消“民族”称号非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反而会加速激发该族人对本民族走向消亡的痛苦感、恐惧感。正如您所了解的那样,各级政府正在推行汉人移民到民族地区的政策。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文化传统正日益受到有形无形的各种限制。一旦取消民族自治制度,即从身份证到个人档案中不留任何有关民族的痕迹,这个民族所赖以生存的语言文字以及理应保守的传统文化定将面临消亡。那样一来,少数民族的民众(包括知识分子)心里将会怎么想,然后又会怎么做,请慎思!

说白了,现今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只不过是一张空头支票。实际能拥有多少自治的权力,看一下当地政府领导层的构成便一目了然。按理说,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具有相对独立的一面,即自治民族拥有某些不取决于中央的权力,包括维护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保持其宗教信仰、延续其传统文化的权力。然而事实上,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正日趋消亡。如果汉人知识分子一味地无视各民族面临的这些实际问题,而简单地将民族问题归因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那么正如王力雄先生所说,“最后一道屏障”也会被推倒。

您是一名自由主义者。我们少数民族地区为何不能拥有维护、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继承、延续本民族传统的权力?一位维吾尔人因为出售了一些有着他们宗教教义的书籍而被捕;在藏区,我们连摆放自己宗教领袖达赖喇嘛尊者画像的权利都没有。我们为什么不能拥有基本的人权?

以前,我拜读过您有关结社自由的文章,并将其译成了藏文。托克维尔认为结社自由是美国民主的桂冠。您也说,结社自由是自由民主的主要组成部分。可在我们的这片土地上,为传承自己独一无二的母语而组织一些小社团都被统统视为犯法!

我能理解您所说,也希望在这个国家实行以人人平等为基础的联邦自治制度。但为此必须要取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吗?王力雄先生说得对,藏人和维吾尔人的世界观与价值观跟汉人大不相同!我们为什么必须要跟汉人一模一样?政治民主、经济自由、文化多元,难道不是我们共同的追求吗?如果坚持取消民族划分,那么少数民族因为抵挡不住汉化而走向衰落。但衰落的过程将会一个充满痛苦、充满冲突的漫长过程。且很难预料,结果一定是各族群和谐融合,更有可能是族群真正分离!

一些藏人在为争取民族独立、更多藏人在为争取民族自治而奋斗不止。近年来有数百名藏人为此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短时期内谁也不会忘记这些震惊世界的事件。就算取消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少数民族意识”的淡化仍然于事无补。因为民族问题从来就不是由民族身份划分与民族自治制度造成的。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尊者达赖喇嘛极力提倡“中间道路“。我坚信,这是互利双赢的唯一道路!

我知道,您提倡建立汉人和少数民族平等(人人平等)的社会制度。但藏人中许多有识之士认为,您的看法跟马戎的看法非常接近。为了我们免于落入王力雄先生所担心的那种境地,我写了这些文字。

由于本人汉文表达水平极其有限,错误之处在所难免,请多多包涵。

祝愿您吉祥如意!

雪将

2014.06.07

འགལ་བ་དང་འདུམ་པ།
____ལིའུ་ཅུན་ཉིང་ལགས་ལ་བསམ་ཚུལ་ཙམ་བཏོན་པ།
                ཞོགས་ལྗང་།


     “ཁུན་མིང་དོན་རྐྱེན་ལས་མི་རིགས་ས་ཁོངས་རང་སྐྱོང་གི་སྲིད་ཇུས་ལ་ཕྱིར་རྟོག་བྱེད་པ”ཞེས་པ་དེ་ནི་བརྩམས་ཆོས་ལེགས་པོ་ཞིག་ཡིན་པར་ང་རང་ཡིད་ཆེས་བརྟན་པོ་ཡོད། དེ་བཞིན་དུ། ཁྱེད་ཀྱིས་མི་རིགས་ས་ཁོངས་རང་སྐྱོང་སྐོར་ལ་བཏོན་པའི་ལྟ་ཚུལ་དེ་ཡང་མཱ་རུང་ལགས་དང་ཡེ་ནས་འདྲ་ཡི་མེད་པ་གསལ་བོར་མཐོང་། ཡིན་ནའང་། ད་ལྟ་བོད་ནང་གི་ཤེས་ལྡན་མི་སྣ་མང་པོ་ཞིག་གིས་ཁྱེད་ཀྱིས་དེ་འདྲ་ཞིག་གསུང་འོང་བར་ཧ་ལས་པོ་བྱེད་ཀྱི་ཡོད་རུང་། རིག་པ་རྣལ་དུ་ཕབ་སྟེ་བསམ་བློ་རེ་བཏང་ན་དེ་ཡང་བསམ་ཡུལ་ལས་ཡོངས་སུ་འདས་པ་ཞིག་མ་རེད་སྙམ།
    ང་རང་གིས་ཁྱེད་ཀྱི་རྩོམ་ཡིག་དེ་མཐོང་མ་ཐག་ཏུ་སྔོན་ཆད་མཱ་རུང་ལགས་ཀྱིས་བྲིས་པ་དེ་དྲན་བྱུང་མོད། ད་ལྟའི་བར་དུ་ཁྱེད་ཀྱི་ཀློག་པ་པོ་ཞིག་ཡིན་པའི་ངོས་ནས། ཁྱེད་དང་མཱ་རུང་གཉིས་ཀྱི་ལངས་ཕྱོགས་འདྲ་བོ་མིན་པར་ངས་ཡིད་ཆེས་བྱེད་ཀྱི་ཡོད། དེ་ནི་རྩོམ་ཡོངས་བསྡུར་ཏེ་བཀླགས་པས་ཀྱང་ཧ་གོ་ཡོང་། དེ་བས། ངས་ཁྱེད་དང་ཝང་ལི་ཞུང་ལགས་ཀྱི་རྩོམ་ཡིག་གཉིས་བསྒྱུར་ཏེ་བཀོད་པ་ཡིན་ལ། དགོངས་སྐོར་མ་ཞུས་པར་དགོངས་དག་ཡང་ཡང་ཞུ་བཞིན་ཡོད། ངས་ཁྱེད་གཉིས་ཀྱི་རྩོམ་ཡིག་གཉིས་སྔ་གཞུག་ཏུ་བསྒྱུར་ཏེ་བཀོད་པར་བསམ་ཚུལ་གཞན་ཅི་ཡང་མེད་པ་སྟེ། ལྟ་བ་མི་འདྲ་བའི་རྩོམ་ཡིག་དེ་གཉིས་བོད་མི་མང་པོ་ཞིག་གིས་མཐོང་ན་བསམ་པ་ཙམ་ཡིན། ཁོ་རང་ཚོས་ཁྱེད་གཉིས་ཀྱི་ལེགས་རྩོམ་གཉིས་ལ་མཇལ་རྗེས། སོ་སོར་བསམ་ཚུལ་མ་འདྲ་བ་ཞིག་སྐྱེས་ཡོད་ངེས་རེད་སྙམ་ཡོད།
    གཤམ་དུ་ཁྱེད་རང་གིས་བཏོན་པའི་རེ་འདོད་བཞིན་ངས་རང་གི་བསམ་ཚུལ་སྐོར་ཞིག་འབུལ་རྒྱུ་ཡིན་ལ། ད་ལྟ་བར་དུ་འགོར་འགྱངས་སོང་བར་ཡང་དགོངས་དྭངས་ཞུ་ཡི་ཡིན། སྤྱིར་ང་རང་ལྟར་ན་མི་རིགས་ས་ཁོངས་རང་སྐྱོང་དེ་ཀྲུང་གོའི་མི་རིགས་བར་གྱི་འགལ་བའི་འབྱུང་རྐྱེན་གཙོ་བོར་མཐོང་གི་མེད། ཁྱེད་ཀྱིས་གསུངས་པ་ནང་བཞིན། དེ་ཉིད་སི་ཏ་ལིན་གྱི་དབང་མཐའ་སྒེར་གཅོད་རིང་ལུགས་ཀྱི་ཤུལ་རྫས་ཤིག་ཡིན་ཏུ་ཆུགས་ཀྱང་། དེ་ཉིད་ཀྲུང་གོའི་མི་རིགས་འགལ་བའི་བྱུར་གྱི་སྣ་འདྲེན་ཡིན་ཤག་བྱས་པ་ནི་གནས་ལུགས་ཡོད་པར་མ་མཐོང་། དེ་ལས་ལྡོག་སྟེ། མི་རིགས་ས་ཁོངས་རང་སྐྱོང་ལམ་ལུགས་ནི་མངའ་སྡེ་རང་སྐྱོང་གི་འགོ་འཛུགས་སར་གྱུར་ན་ཡག་པོ་རེད་སྙམ་གྱི་ཡོད། ཀྲུང་གོ་ནང་ཁུལ་གྱི་འགལ་བ་ལོ་རེ་བཞིན་ཛ་དྲག་ཏུ་འགྲོ་ཡི་ཡོད་པ་མངོན་གསལ་ལྟར། དེ་ལས་ཐར་ལམ་ཉག་གཅིག་ནི་མངའ་སྡེ་རང་སྐྱོང་ལམ་ལུགས་ཡིན་པར་ངས་ཀྱང་འདོད། དེས་ན། ད་ལྟ་ལག་བསྟར་བྱེད་ཀྱིན་པའི་མི་རིགས་ས་ཁོངས་རང་སྐྱོང་ལམ་ལུགས་དེ་མངའ་སྡེ་རང་སྐྱོང་གི་འགོ་འཛུགས་ས་ཞིག་ཏུ་གྱུར་ན་ཤིན་ཏུ་ལེགས་ཏེ། དེ་ལྟར་བྱས་པས་མི་རིགས་ནང་ཁུལ་གྱི་འགལ་བ་ཞི་འཇགས་སུ་འགྲོ་བར་ཕན་རླབས་ཆེན་པོ་འབྱུང་མི་ཡོང་ངམ་སྙམ།
    ཉེ་སྔོན། མི་རིགས་ཀྱི་གནད་དོན་ལས་བོད་དང་ཡུ་གུར་གྱི་གནད་དོན་ནི་ཚབས་ཆེ་ཤོས་ཆགས་ཡོད་པ་རེད། དེ་ནི་མི་རིགས་ས་ཁོངས་རང་སྐྱོང་ལམ་ལུགས་ཀྱིས་བསྐྱེད་པའི་ངན་འབྲས་ཤིག་ཡེ་ནས་མ་ཡིན་པར། དེ་ནི་ལོ་རྒྱུས་ཀྱི་དྲན་པ་སོགས་ཀྱིས་བསླངས་པའི་གནད་དོན་ཞིག་རེད། ལོ་རྒྱུས་ཀྱི་དྲན་པ་དེ་ཉིད་བརྗེད་འཇུག་པ་ནི་ལས་སླ་པོ་ཞིག་མ་ཡིན་ན། ཁྱེད་ཀྱིས“མི་རིགས”ཞེས་པའི་བཏགས་མིང་ཙམ་མེད་པར་བྱས་པས་ཕན་པ་ཅུང་ཙམ་འབྱུང་བ་ཕར་ཟད། ལྡོག་སྟེ། མི་རིགས་རྨེག་མེད་འགྲོ་སྙམ་གྱི་སྡུག་བསྔལ་མི་བཟད་པས་མི་སེམས་ལ་འཇིགས་སྣང་མི་བསྐྱེད་པའི་ངེས་པ་མེད། ཉིད་ཀྱིས་མཁྱེན་གསལ་ལྟར། ད་ལྟ་གཞུང་གིས་ཅི་ཐུབ་གང་ནུས་ཀྱིས་ལག་བསྟར་བྱེད་ཀྱིན་པ་ནི་མི་རིགས་རང་སྐྱོང་ས་ཆར་རྒྱ་མི་འབོར་ཆེན་གནས་སྤོ་བྱེད་བཞིན་པ་དང་། གྲངས་ཉུང་མི་རིགས་ཀྱི་རིག་གནས་དང་སྐད་ཡིག ཆོས་ལུགས་སོགས་ལ་དངོས་ཤུགས་བརྒྱུད་གསུམ་གྱི་སྒོ་ནས་སྟངས་འཛིན་བྱེད་ཀྱིན་པ་དེ་རེད། ནམ་ཞིག མི་རིགས་ས་ཁོངས་རང་སྐྱོང་ལམ་ལུགས་མེད་པར་བཏང་སྟེ། ཐོབ་ཐང་ལག་འཁྱེར་དང་མི་སྒེར་ཡིག་ཚགས་སོགས་ནས་མི་རིགས་ཞེས་པའི་ཁྲབ་ཙམ་པོ་བ་དེ་ཡང་མེད་པར་གྱུར་ཚེ། ཐུན་མོང་མ་ཡིན་པའི་སྐད་ཡིག་དང་རིག་གནས། ཡུལ་གོམས་གཤིས་ལུགས་སོགས་ལྡན་པའི་གྲངས་ཉུང་མི་རིགས་ཚང་མ་མགྱོགས་སུ་གཞན་འགྱུར་དང་འདྲེས་འགྱུར་སོང་ནས་རྩ་མེད་འགྲོ་རྒྱུ་ཡིན་པ་དཔགས་པས་ཤེས་ཐུབ། སྐབས་དེར། གྲངས་ཉུང་མི་རིགས་ཀྱི་ཤེས་ལྡན་པ་འདུས་པའི་མི་དམངས་ཡོངས་ཀྱི་སེམས་སུ་སྨྲ་མི་ཤེས་པའི་རྨ་ཟབ་མོ་ཞིག་འབྱིན་རྒྱུ་ཡིན་པའང་སྨོས་མ་དགོས་པ་ཆགས་ཡོད།
    ད་ལྟའི་མི་རིགས་ས་ཁོངས་རང་སྐྱོང་ཞེས་པ་འདིའང་ཤོག་བུ་དཀར་པོའི་ངོས་ཀྱི་ཡི་གེ་ནག་པོ་ཙམ་རེད། དོན་དངོས་སུ་དེ་ལ་རང་སྐྱོང་གི་དབང་ཆ་ཅི་ཙམ་ཡོད་པའི་ཚུལ་ནི། ས་ཆ་དེ་དག་གི་གཞུང་གི་འགན་འཛིན་མི་སྣའི་ཁ་གྲངས་ཙམ་ལས་ཀྱང་གསལ་ཐིང་ཐིང་མ་ཡིན་ནམ། མི་རིགས་ས་ཁོངས་རང་སྐྱོང་ཞེས་པ་ནི་ལྟོས་བཅས་སུ་ཁེར་ཚུགས་ཀྱི་རིགས་ཤིག་རེད། དེས་མི་རིགས་གང་དེར་ཀྲུང་དབྱང་ལ་མི་ལྟོས་པའི་དམིགས་བསལ་དབང་ཆ་ཞིག་ཡོད་པ་མཚོན་ཞིང་། ལམ་དེ་ནས་གྲངས་ཉུང་མི་རིགས་ཀྱི་སྐད་ཡིག་དང་རིག་གནས། ཆོས་ལུགས་སོགས་ལ་སྲུང་སྐྱོབ་ཐོབ་ཐབས་བྱེད་ཀྱི་ཡོད། ད་ལྟ་གྲངས་ཉུང་མི་རིགས་ཀྱི་ཤེས་ལྡན་མི་སྣ་མང་པོ་ཞིག་གིས་སེམས་ཁྲལ་བྱེད་ཀྱིན་པ་ནི་མི་རིགས་རང་གི་སྐད་ཡིག་དང་རིག་གནས། ཆོས་ལུགས་སོགས་ལ་ཆག་འཇིག་ཡོང་གིན་པ་དེ་རེད། གལ་ཏེ། ཀྲུང་དབྱང་གིས་ཁ་ཡོད་ལག་ཡོད་ཀྱི་སྒོ་ནས་གྲངས་ཉུང་མི་རིགས་ས་ཆར་རང་སྐྱོང་གཙང་མའི་སྲིད་ཇུས་ཤིག་ལག་བསྟར་ཐུབ་པ་བྱུང་ཚེ། གནད་དོན་འདི་རིགས་ཐག་ཆོད་པར་ཕན་ཐོགས་ཆེན་པོ་ཡོད་ཀྱི་རེད་སྙམ། དེ་ལས་ལྡོག་སྟེ། ཀྲུང་གོའི་མི་རིགས་འགལ་བའི་བྱུར་གྱི་སྣ་འདྲེན་ཡོད་ཚད་མི་རིགས་ས་ཁོངས་རང་སྐྱོང་ལ་བརྩིས་ཚེ། ཝང་ལི་ཞུང་ལགས་ཀྱིས་གསུངས་པ་བཞིན། གྲངས་ཉུང་མི་རིགས་ཀྱི“ཆེས་མཐའ་མཇུག་གི་སྲུང་ཁྲབ་དེའང་ཡོངས་སུ་བརླགས་པ”མ་ཡིན་ནམ།
    ཁྱེད་ནི་རང་དབང་རིང་ལུགས་པ་ཞིག་ཡིན་པའི་ཆ་ནས། མི་རིགས་ཀྱི་རང་ཐག་རང་གཅོད་ཐོབ་ཐང་ནི་ག་འདྲ་ཞིག་ཡིན་ཚུལ་ཡོངས་སུ་མཁྱེན་ངེས་རེད། ཀྲུང་གོས་བོད་རིགས་དང་ཡུ་གུར་རིགས་སོགས་ལ་ཐོབ་ཐང་དེ་ཉིད་རྩ་བ་ནས་མི་སྟེར་བའི་གནད་དོན་ཅི་ཞིག་ཡིན་ནམ། ཁྱེད་རང་གིས་འདི་ཉིད་གནད་དོན་ཞིག་ཏུ་བརྩིས་ནས་མི་གླེང་བ་ག་ལ་སྲིད། ཡང་གཅིག་བཤད་ན། ང་ཚོར་རང་གི་སྐད་ཡིག་དང་ཆོས་ལུགས་ལ་སྲུང་སྐྱོབ་བྱེད་པའི་ཐོབ་ཐང་ཡང་མི་སྟེར་བ་ཅི་ཞིག་ཡིན་ནམ། ཡུ་གུར་པ་ཞིག་གིས་ཁོ་ཚོའི་ཆོས་ལུགས་ཀྱི་དཔེ་ཆ་མང་པོ་བཙོངས་པས་ཉེས་ཆད་བཅད་པ་དང་། བོད་ཡུལ་དུ་ང་ཚོའི་ཆོས་ལུགས་ཀྱི་དབུ་ཁྲིད་ཆེན་མོ་གོང་ས་མཆོག་གི་སྐུ་པར་བཤམས་མི་ཆོག་པ་དེ་ང་ཚོར་མི་རིགས་ས་ཁོངས་རང་སྐྱོང་གི་དམིགས་བསལ་ཐོབ་ཐང་ཡོད་པས་ཡིན་ནམ། ང་ཚོར་མ་མཐའི་ཐོབ་ཐང་འདི་དག་ཀྱང་མེད་པ་ཅི་ཡིས་ལན་ནམ།
    སྔོན་མར། ངས་ཁྱེད་ཉིད་ཀྱིས་བྲིས་པའི་ཤོག་སྒྲིལ་རང་དབང་སྐོར་གྱི་རྩོམ་དེ་བཀླགས་པ་ཡིན། དེས་ང་ལ་བློ་བསྐྱེད་མང་པོ་བྱུང་ལ། ངས་དེ་ཉིད་བོད་ཡིག་ཏུ་བསྒྱུར་ཚར་ཡོད། ཉིད་ཀྱིས་གསུངས་པ་ལྟར་ན། ཤོག་སྒྲིལ་རང་དབང་ནི་རང་དབང་དམངས་གཙོའི་གྲུབ་ཆ་གལ་ཆེན་ཞིག་རེད་ལ། ཐྲོ་ཁི་ཝོལ་ལགས་ཀྱིས་ཤོག་སྒྲིལ་རང་དབང་དེ་ཨ་རིའི་དམངས་གཙོའི་དགེ་མཚན་དཔེ་མེད་ཅིག་ཏུ་བགྲངས་འདུག དེས་ན་ལོ་ངོ་འདི་དག་ལ་ང་ཚོའི་ས་ཆར་ཤོག་སྒྲིལ་རང་དབང་ཡེ་ནས་མེད་པ་དེ་ང་ཚོར་རང་དབང་དང་དམངས་གཙོ་མ་འཚམ་པས་རེད་དམ། ཡང་ན་ང་ཚོར་མི་རིགས་ས་ཁོངས་རང་སྐྱོང་ཞེས་པའི་དམིགས་བསལ་སྲིད་ཇུས་ཤིག་ཡོད་པས་རེད་དམ། བདེན་ཏེ། ང་ཚོའི་དམངས་བྱིངས་ཀྱི་ངོས་ནས་བཤད་ན། སྤྱི་དམངས་ཀྱི་ལེགས་བྱང་ཤིན་ཏུ་དམའ། ཡིན་ནའང་། འདི་ཉིད་དམངས་གཙོའི་བཀག་རྒྱ་རུ་བགྲང་རུང་ངམ། ཉིད་ཀྱིས་གསུངས་པ་ལྟར་ན། རང་དབང་ལྡན་པའི་དམངས་གཙོའི་ལམ་ལུགས་ཀྱིས་ད་གཟོད་མིའི་ལེགས་བྱང་ཇེ་མཐོར་གཏོང་ཐུབ་པ་མ་ཡིན་ནམ། དེས་ན་ང་ཚོའི་ས་ཆ་རུ་ཐ་ན་རང་གི་སྐད་ཡིག་སྲུང་སྐྱོབ་བྱེད་པའི་ཤོག་ཁ་བཙུགས་པ་ཙམ་གྱིས་ཁྲིམས་འགལ་དུ་བསྙད་ནས་ཉེས་ཆད་གཅོད་པ་དེ་ག་རེ་ཡིན་ནམ།
   ཁྱེད་ཀྱིས་གསུངས་པ་དེར་ངས་ཧ་གོ་ཡི་ཡོད། ངས་ཀྱང་སྐྱེས་བུ་རེ་རེ་འདྲ་མཉམ་ཡིན་པ་གཞིར་བཞག་གིས་འཐུས་སྒོ་ཚང་བའི་མངའ་སྡེ་རང་སྐྱོང་ལམ་ལུགས་ཤིག་ཚུགས་ན་བསམ་གྱི་ཡོད། ངས་ཀྱང་མི་ཤི་རྟ་འགྱེལ་གྱི་དོན་རྐྱེན་གཏན་ནས་མཐོང་མི་འདོད། འདི་ནི་ང་དང་འདྲ་བའི་བོད་མི་བྱིངས་ཀྱི་བསམ་ཚུལ་ཡིན་ལ། ཡུ་གུར་པ་ཡོངས་ཀྱི་བསམ་ཚུལ་ཡང་ཡིན་པར་ང་ལ་ཡིད་ཆེས་ཡོད། ཡིན་ནའང་། དེ་ལྟའི་ལམ་ལུགས་ཤིག་འཛུགས་པར་ཅིས་ཀྱང་མི་རིགས་ས་ཁོངས་རང་སྐྱོང་གི་ལམ་ལུགས་མེད་པར་བཟོ་དགོས་པ་རེད་དམ། ང་ཚོ་ཚང་མ་རྒྱ་མི་དང་གཅིག་པ་གཅིག་རྐྱང་བཟོ་དགོས་པ་རེད་དམ། ངས་བསམས་ན་འདི་ནི་ཤིན་ཏུ་མི་ལེགས་པ་ཞིག་རེད། དེའི་སྐོར་ལ་ཝང་ལི་ཞུང་ལགས་ཀྱིས་བཏོན་པ་དེར་ང་རང་ཡིད་འཐད་ཡོད། བོད་རིགས་དང་ཡུ་གུར་རིགས་ཀྱི་འདུ་ཤེས་འཛིན་སྟངས་དང་རིན་ཐང་ལྟ་ཚུལ་ཚང་མ་རྒྱ་རིགས་དང་ཡེ་ནས་མི་འདྲ། མི་རིགས་ཁྱད་འབྱེད་ཀྱི་ལམ་ལུགས་མེད་པར་བཏང་ནས་ཚང་མ་གཅིག་པ་བཟོས་པའི་དབང་དུ་བཏང་ན། གཅིག་ཏུ་ན་གོང་ནས་བཤད་པ་བཞིན་གྲངས་ཉུང་མི་རིགས་དག་གཞན་འགྱུར་དང་འདྲེས་འགྱུར་གྱིས་རྨེག་མེད་ཀྱི་ལམ་དུ་ཕྱོགས་སྲིད་ལ། གཅིག་ཏུ་ན། སོ་སོའི་རིན་ཐང་ལྟ་ཚུལ་སོགས་རིག་གནས་ཀྱི་འགལ་བའི་ཕུང་བོ་གཏོས་ཆེན་པོ་ཞིག་འབྱུང་སྲིད། འདི་ནི་སོ་སོའི་འཚོ་བ་རོལ་སྟངས་དང་འདུ་ཤེས་འཛིན་སྟངས་ཀྱིས་སྔོན་ཚུད་ནས་ཐག་བཅད་ཡོད་པ་ཞིག་རེད་སྙམ།
    བོད་རིགས་མང་དག་ཅིག་གིས་ལོ་ངོ་བཅུ་ཕྲག་འགའི་རིང་དུ་རང་བཙན་དང་རང་སྐྱོང་རྩོད་ལེན་བྱས་དང་བྱེད་ཀྱི་ཡོད་པ་རེད།
ཀྲུང་གོ་ནང་ཁུལ་གྱི་འགལ་བ་ཚབས་ཆེ་ཤོས་གཅིག་ནི་འདི་རིགས་རེད། འདི་ཡི་ཆེད་དུ་བོད་མི་བརྒྱ་ཕྲག་ལྷག་གིས་རང་སྲོག་བློས་གཏོང་མཛད་ཡོད་པ་རེད། འཛམ་གླིང་ཡོངས་ཧ་སང་བར་བྱེད་པའི་གནས་ཚུལ་འདི་ནི་དུས་ཡུན་ཐུང་ཐུང་ནང་གཏིང་བརྗེད་དུ་འགྲོ་བ་ཞིག་ག་ལ་སྲིད། གལ་ཏེ། མི་རིགས་ས་ཁོངས་རང་སྐྱོང་ལམ་ལུགས་མེད་པར་བཟོས་ཏེ་མངའ་སྡེའི་ལམ་ལུགས་ལག་བསྟར་བྱས་ཀྱང་། བོད་མི་དག་གིས་ལོ་རྒྱུས་ཀྱི་ཤ་འཁོན་འདི་ཉིད་བརྗེད་སྲིད་དམ། རྒྱུ་མཚན། ཁོ་ཚོས་འདོད་ཀྱིན་པ་ནི་མི་རིགས་ཁྱད་འབྱེད་ཀྱིས་མི་རིགས་འགལ་བ་ཇེ་དྲག་ཏུ་གཏོང་འདོད་པ་དེ་མིན་པར། བོད་རིགས་རང་གི་རང་སྐྱོང་ལམ་ལུགས་ཤིག་འཛུགས་འདོད་པ་ཙམ་རེད། དེ་བཞིན་དུ། ཡུ་གུར་པས་ཀྱང་བརྗེད་མི་སྲིད་ལ། ཁོ་ཚོས་ཀྱང་དེ་ལྟར་འདོད་ཀྱི་སྲིད་པ་རེད། དེ་བས། མི་རིགས་ཀྱི་ཐོབ་ཐང་མེད་པར་གཏོང་བའི་ཐབས་ལམ་འདི་ནི་ཡག་པོ་ཞིག་གཏན་ནས་མ་རེད། དེ་ལས་ལྡོག་སྟེ། ད་ལྟའི་མི་རིགས་ས་ཁོངས་རང་སྐྱོང་རྨང་གཞིར་བྱས་པའི་རང་དབང་དང་འདྲ་མཉམ་ལྡན་པའི་མངའ་སྡེའི་ལམ་ལུགས་ཤིག་འཛུགས་ཐུབ་པ་བྱུང་ཚེ། འགལ་བ་མང་པོ་ཞིག་རང་ཞིར་འགྲོ་ཐུབ་པར་སྙམ། ཡང་གཅིག་བཤད་ན། དུས་རབས་སྔོན་མའི་ལོ་རབས་བརྒྱད་ཅུ་པ་ནས་བཟུང་། གོང་ས་རིན་པོ་ཆེ་མཆོག་གིས་ཀྱང་མི་རིགས་ས་ཁོངས་རང་སྐྱོང་གླེང་བ་རེད། དེ་བས། འདི་ནི་རང་རྒྱལ་གཞན་ཕམ་མ་ཡིན་པར་རང་གཞན་གཉིས་ཕན་ཡོང་བའི་ཆིག་ཐུབ་སྨན་མཆོག་ལྟ་བུ་ཞིག་ཏུ་ཁོ་བོས་ཀྱང་འདོད།
    ཉིད་ཀྱིས་རྒྱ་རིགས་དང་གྲངས་ཉུང་མི་རིགས་ཕྱོགས་གཉིས་ཀ་འདྲ་མཉམ་ཡིན་པའི་སྤྱི་ཚོགས་ལམ་ལུགས་ཤིག་འཛུགས་པར་གྲོས་གཞི་བཏོན་པ་ང་ཡིས་ཤེས། ཡིན་ནའང་། ཉེན་ཁ་རིགས་ཤིག་ཡོད་པ་ནི། ད་ལྟ་བོད་ནང་གི་ཤེས་ལྡན་མི་སྣ་མང་པོ་ཞིག་གིས་ཁྱེད་ཀྱི་ལྟ་ཚུལ་དེ་ཉིད་མཱ་རུང་དང་ཐག་ཉེ་བར་བསམ་གྱིན་འདུག་ལ། དེ་ལྟར་བྱས་ཚེ། ཕྱོགས་གཉིས་ཀའི་འགལ་བ་ཛ་དྲག་ཏུ་གྱུར་ནས།
རྒྱ་མིའི་ཤེས་ཡོན་ཅན་དང་གཞུང་གཉིས་ཁྱད་མེད་དུ་མི་བལྟ་བའི་ངེས་པ་ག་ལ་ཡོད།དེ་བས། ངས་བསམས་ན་ཝང་ལི་ཞུང་ལགས་ཀྱི་སེམས་ཁྲལ་དེ་ལ་ང་ཚོས་བསམ་གཞིགས་མི་གཏོང་ཐུ་མེད་རེད་སྙམ།
    ནམ་ཞིག་རང་དབང་དང་འདྲ་མཉམ་རྨང་གཞིར་བྱས་པའི་སྤྱི་ཚོགས་ལམ་ལུགས་ཤིག་ལེགས་པར་ཚུགས་འོང་བར་ང་ཚོ་ཐུན་མོང་གིས་འབད་འབུངས་བྱེད་ཀྱིན་ཡོད་ཀྱང་། ལྟ་ཚུལ་གྱི་བར་ཁྱད་ཙམ་གྱི་དབང་གིས་ངེད་ཅག་སོ་སོར་གྱེས་ན་ཤིན་ཏུ་ཕངས་སོ་སྙམ་ནས་འདི་ཉིད་བྲིས་པ་ཡིན། ཡིན་ནའང་། འདི་རུ་ང་རང་གིས་བཤད་འདོད་པ་མང་པོ་ཞིག་མ་ཤོད་པ་འདྲ་ལ། ཡང་ན་ཇི་ལྟར་བཤད་དགོས་པ་མི་ཤེས་པ་ལྟ་བུའི་ཚོར་བ་ཞིག་ལྷགས་མོད། ལྷག་བསམ་དཀར་པོས་བྲིས་པས་རེ་ཞིག་འདི་ཙམ་གྱིས་འཐུས་པར་བྱས་པ་ཡིན།

                                  2014.06.07ཉིན་གྱི་དགོང་མོར།

延伸阅读:

刘军宁:从昆明事件反思民族区域自治政http://www.mingjingnews.com/MIB/news/news.aspx?ID=N000015907

王力雄:民族自治,大象与老鼠http://cn.nytimes.com/china/20140312/cc12wanglixiong/

苹果日报:昨日西藏 今日香港

$
0
0

【讀書人】昨日西藏 今日香港

2014-06-29 15:00:00

早前誠品將西藏政治書下架,香港人薯伯伯認為書店是自我閹割,為開設中國大陸分店鋪路。今次被撤的書包括王力雄《天葬:西藏的命運》、王力雄與藏族妻子唯色合著的《聽說西藏》等書。這兩本書薯伯伯都讀過,他也跟兩位作家熟稔。「當年中國將西藏納入版圖,藏人以為解放軍真心為西藏好,2003年前的我同樣沒有質疑中國不好。」如意「狼」君的花言巧語,終被識破,昨日西藏,今日香港,兩地遙遙相隔,言語不通,但說到巨人威脅,嘴形甚夾。

Q:王力雄與唯色的書有何特別?
A:王力雄的《天葬:西藏的命運》從西藏政治談到經濟問題,態度中立,不會偏幫一方。唯色著《西藏記憶》,收錄西藏的文革口述歷史,反映藏人經歷文革多年,心裏陰影還沒消退。唯色另一部著作《殺劫》,刊登其父親在文革期間拍攝的拉薩照片,有些面孔在我的咖啡館出現過,他們可能打壓過人或被打壓過。藏人尊崇佛教,心中不敢對佛稍有不敬,文革期間偏要被迫踐踏經書、辱罵活佛。

Q:唯色對著作被禁有甚麼回應?
A:唯色說她很失望,而且覺得是很不好的預兆,象徵香港日益被中國化。這種中國化是以失去言論自由、自我審查等類似的大倒退來體現的。

Q:藏人有否聽聞王、唯二人的著作?能否看到?
A:他們聽過,但無法從官方渠道看到,有時會問我取電子版來看。唯色的書沒出電子版,網上流傳的全是盜版,但她可能隻眼開隻眼閉。因藏書被罰,港人可能很難理解。314拉薩騷亂期間,有港人到訪咖啡館,手拿一部《天葬》看了五日。我聽過有藏人用電腦傳一部禁書給人,就被公安叫去問話,估計這人從此不敢再這樣做了。這種監控最恐怖,令人恐懼,然後自己監控自己。

Q:唯色的文字觸動了中共神經,令她失去工作及遭受黑客攻擊。她現居北京,如果回到西藏,藏人們有何反應?
A:唯色身份尷尬,我不會四處跟人說自己認識她。有次問起藏人朋友,如果你見到唯色會怎樣做,他說自己很怕事,見面只能衷心說句謝,然後急急腳走人。西藏人的壓抑很大,有時連對親友也不敢說真心話。有次唯色被商店的阿姐認出,阿姐立刻哭了出來,可能覺得這位作家代她發了聲。

Q:香港和西藏的政治環境有何異同?
A:一國兩制雖說是鄧小平為香港而創,但西藏的《十七條協議》早有類似原型,只是內容較簡單,得不到國際公認。藏人和港人一樣,很清楚中央的恩主心態,很多純粹是商業決定。但西藏解放前沒有相對自由的媒體,對中共「反轉豬肚」沒抵抗能力。當地《西藏商報》、《人民日報》等主流報章,全部氣氛和諧,旅客遺失錢包已是最壞新聞。港媒自由度高一點,不像西藏般安全受到威脅,因此我會想,那些為了個人利益而說違心話的香港人,更對不起良心。

(转自:苹果日报

附图:香港七一大游行,至少51万人上街(图片转自Facebook)



桑杰嘉:西藏问题不是“共藏问题”——评《中国民主转型中的西藏问题》(一)

$
0
0


西藏问题不是“共藏问题”——评《中国民主转型中的西藏问题》(一)

文/桑杰嘉

如果说前几年有人提出“共藏问题”,那么,张博树先生今年2月出版的《中国民主转型中的西藏问题》公开提出并支持这一立场,而且,努力去“证明”西藏问题是“共藏问题”。笔者认为这一观点缺乏立论基础,是站不住脚的。中国需要民主转型,而且一定会实现转型。但是,民主转型的前提是尊重事实、尊重历史、尊重其他种族、平等、公平等。如果解决西藏问题真的在中国民主转型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首先是尊重西藏历史、尊重西藏人民共同的记忆,而非设法改变。否则,转型了的中国对于西藏来说仍然是一种威胁,而且,在“民主”面具的保护下会发生更严重的灾难。

 中国知识分子对西藏问题的关注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情,从早先王力雄先生的《天葬:西藏的命运》——提出西藏问题(王先生自己的话)。然后中国流亡学者曹长青先生的《独立:是西藏人的权利》、薛伟先生《独立与统一是选择题而不是是非题、再到陈破空的《西藏自古不属中国》;另外还有茉莉、于大海、蔡咏梅、陈维明、陈维健、蔡楚、胡平、苏晓康、唐丹鸿、朱瑞等等中国知识分子的作品在尊重西藏历史、理解藏人共同记忆的前提下介绍西藏的现况,对中国人了解西藏问题贡献非凡,也对中国知识分子和藏人的交流铺平了道路(他们不一定支持西藏今后恢复独立)。因此,藏人和中国知识分子的交流更加广泛,从认可西藏历史地位、再到西藏现实问题以及解决西藏问题的出路等等 。促进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藏人朝相互了解、尊重、互信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而且,这样的交流也在影响着中国境内知识分子关注和了解、并思考西藏问题以及解决之道。

但是,最近几年这种积极的交流似乎又裹足不前,主要原因是:某些海外中国人提出“共藏问题”,试图想“改写”西藏历史,从而影响了藏人和中国知识分子的正常交流。对于藏人来说无法接受西藏问题是“共藏问题”或者“人权问题”的说法,因为这不是事实。西藏问题的来源是中国入侵西藏,藏人认为任何人无法也无权否定历史,在篡改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讨论西藏问题,其结果又是一个“美丽的谎言”。

如果说前几年有人提出“共藏问题”,那么,张博树先生今年2月出版的《中国民主转型中的西藏问题》公开提出并支持这一立场,而且,努力去“证明”西藏问题是“共藏问题”。当然,张博树的书中没有用“共藏问题”几个字,但实质上就定性为“共藏问题”。在《中国民主转型中的西藏问题》的序言中张先生指出:“我的结论是:说西藏曾是一个“独立国家”,并无史实和逻辑方面的充分依据。据此,1950年解放军的进军西藏,亦并非流亡藏人说的“侵略”,而是一个新政权的行使主权之举。”基以上的结论,作者对西藏问题提出的四层蕴含是:人权问题、制度问题、历史的不同理解以及西藏问题与中国民主转型问题。

当然,作者为了“证明”“共藏问题”提出:“还原历史事实,重构历史解释”。这里我不想谈论到底为什么历史事实还要“还原”?谁想“重构”历史?谁想重新“解释”历史?为了什么?等等,也不想就西藏历史地位引证论据。但是,还是有必要就张先生在所谓“重构历史解释”中某些问题需要说明,因为这会误导读者。

如张先生在《萨迦班智达的睿智》中“解释”萨迦班智达与蒙古王子阔端之间的关系时,认为西藏与蒙古“既是供施关系,又是臣属关系。”依据是萨迦班智达给西藏高僧、施主们的一封信。就如作者所说的中国政府对此信的评价是“西藏自愿参加到伟大祖国的各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份重要历史文献”。张先生也肯定:“这是一份得‘重要历史文献’”。

首先,张先生应该知道这封信的原件为藏文,或许没有想到这封信的内容在翻译过程中进行了修改。因此,事实上张先生为了“证明”西藏“归顺”蒙古而“归顺中国”引用的依据是已经“篡改”过的资料。用这样的“证据”再进行“重构历史解释”其结果可想而知。而西藏历史就这样被一些人一次又一次被“篡改”、“重构”、“解释”——

张先生是直接引用了《西藏通史:松石宝串》中文版中的信件内容,而《西藏通史:松石宝串》引自达钦阿旺贡噶索南《萨迦世系史》,民族出版社1986年出版,135-140页 。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作者多处引用的《西藏通史:松石宝串》。《西藏通史:松石宝串》为西藏社科院项目,1989年10月由西藏古籍出版社出版了藏文版,1996年在同一出版社翻译出版了中文版。该书1993年获得中国出版界最高奖——国家图书奖,时任西藏自治区书记的胡锦涛出席了首发式,由当时的西藏自治区主席拉巴平措写序——《以史为鉴  明辨是非》。显然该书是:“组织上安排”、“为了斗争的需要”而编写。如同境内出版的所有西藏历史书籍从来没有,应该是不敢触碰中共设立的“红线”。更何况《西藏通史:松石宝串》主要任务是:“明辨是非”。因此,该书在西藏远古以及对萨迦王朝之前的历史进行了全面编写,因为这部分没有红线可碰(虽然中国政府堂而皇之地说: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非常清楚没有人相信这一说法。所以,提出“13世纪中叶,西藏正式归入中国元朝版图”,这是中共的底线,所有历史编排都不能越这个红线。)。特别在萨迦班智达时期西藏与蒙古的关系部分一定要证明西藏“归顺”蒙古而“臣属”中国。

言归正传,《西藏通史:松石宝串》载有信件全部内容。其中最主要的是张先生摘录的这部分:

“我为利益佛法及众生,尤其为利益所有讲藏语的众生,前来蒙古之地。召请我前来的大施主(阔端)甚喜,(对我)说:“你领如此年幼的八思巴兄弟与侍从等一同前来,是眷顾于我。你是用头来归顺,他人是用脚来归顺,你是受我的召请而来,他人是因为恐惧而来,此情我岂能不知!”⋯⋯当今的情势,此蒙古的军队多至无法计数,恐怕整个瞻部洲已都归入他们统治之下。与他们同心者,就应与他们同甘共苦。他们性情果决,所以不准许有口称归顺而不遵从他们的命令的人,如果有,就必定加以摧灭。⋯⋯此间对各地贵族及携贡品前来者都给以礼遇,若是我等也想受到很好待遇,我们官员都要准备上好的贡品,派人与萨迦的人同来,商议进献何种贡品为好,我也可以在此计议。进献贡品后再返回各自地方,对自己对他人都有好处。总之,从去年起,我就派人建议你们这样做最好,但是你们并没有这样做,难道你们是想在被攻灭之后才各自俯首听命吗?⋯⋯”

对照藏文信件发现:“召请我前来的”是加上去的,其中“召请”是重点。“你是用头来归顺,他人是用脚来归顺,你是受我的召请而来,他人是因为恐惧而来,此情我岂能不知!”藏文原件中根本没有“归顺”两个字,原文为:顾情面。 “召请”的“召”也是加上去的,原文为“请”。还有多处被篡改,由于不是重点,所以,不在此一一列出。

因此,张先生的“归顺既意味着臣属,只不过萨迦班智达是用头来归顺,他人是用脚来归顺”,在这个意义上,供施关系其实只是臣属关系的一部分”的观点无法自圆其说。因为,原文并不是“归顺”,我想张先生不会说:“藏文没有‘归顺’”这个词,所以,“顾情面”就是“归顺”。

再看看当时阔端了解的西藏:“噶当传承的僧众最多,世俗方面达龙最强,止贡最威严、萨迦传承教法最好——”。阔端经过研究后给萨迦班智达的邀请信指出:“为了超度我父母,我需要一位能教化、指点正确道路的上师,经过研究你是唯一能胜任此工作的上师——-”非常清楚,阔端没有选择僧众最多的,世俗权利最强的,而是教法最好的——萨迦班智达。从当时西藏的情况看为统治西藏而选择萨迦班智绝对不是明知的,但是寻佛教上师萨迦班智达绝对是最佳选择。

另外,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萨迦班智达只是西藏的班智达——大学者,并非西藏的宗教领袖,更不是政治领袖,而当时的阔端也不是蒙古最高领袖,因此,凭借这封信和萨迦班智达会晤阔端说成西藏“归顺”蒙古帝国以及元朝是没有任何事实依据。而且,很明显这封信的内容去掉中文翻译时加上“归顺”、“召请”等带有政治意义的词句后只是一封非常普通的信件,萨迦班智达作为大学者对蒙古人以及当时看到的情况进行了介绍,提出他的想法仅此而已。而且,信中指出:“从去年起,我就派人建议你们这样做最好,但是你们并没有这样做——” 更清楚他在西藏的影响力以及能否代表全体西藏人民。

有关八思巴的情况,张先生承认他们(八思巴与忽必烈)的关系:可谓典范,二人私交甚笃,甚至相对“平等”。由于萨迦班智达和阔端之间“臣属”关系不成立,更谈不上八思巴和忽必烈之间的“臣属”关系。“历史本身是这样走下来的”,只是篡改、“重构解释”——使历史变的面目全非罢了。

上面已经谈到西藏与元朝的臣属关系是不成立,更不符合历史事实。有关明代与西藏的关系,张先生更明确指出:“在某些场合甚至仅仅是象征意义的”。由于张先生要对历史进行“重构解释”,所以,他以明朝朝贡制度来说明“臣属”关系,非常可惜的是“国师以下不许贡”恰恰证明了这种朝贡与“臣属”没有关系,请参阅王力雄先生的文章《明朝“贡赐”不是主权是贸易》。

有关清朝的部分,张先生认为1652年第五世达赖喇嘛及3000余人来到北京与顺治皇帝相见为两个新政权之间关系的开始。并引“皇帝的御座置于高与腰齐的御台之上,我则坐于距御座一度以内,略低于御座的座位上。献上茶来时,皇上命我先饮,我答不敢,皇上又命同时举杯引用,对我格外施恩。”此外,“皇上拨白银九万两,专门为我修建了一座名为‘黄寺’的如同天神苑囿一般的居处⋯⋯富丽堂皇,金光灿烂”。以此断定“具有传统华夏朝贡体系内宗主-藩属关系的一般特征,也保留了西藏-中土政权关系所特有的供施/臣属之双重属性。”

由于元、明两朝与西藏没有“臣属”关系,所以,清朝自然就没有任何“臣属”关系从明朝继承。而五世达赖喇嘛在北京的历史记录更无法证明有“臣属”关系,如果硬要说:第五世达赖喇嘛的御座较低于清皇帝、对我格外施恩、建黄寺等等能算“臣属”关系的话,张先生在书中谈到1793年英国使者还在皇帝面前“单膝下跪”了,英国和满清有臣属关系吗?肯定不是。另外,张先生还说“值得注意的是,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随着满清王朝几位雄主的接连出现,西藏对满清政权的臣属关系变得越来越实质化,越来越清晰。”在没有“臣属”关系的史实前提下,满清政府确实在供施关系的基础上凭借几位野心勃勃的统治者千方百计干涉西藏事务,吞并西藏之策略从来没有消失。如,公元1650年西藏政府派遣官员驻打箭炉,统一康区政教大权而与甲拉甲布(民政土司)发生矛盾。1700年6月甲拉甲布索郎扎巴被杀,并收回了他的官位和管辖领地。政府军乘机把势力延伸到原吐蕃时期管辖的雅安境内。此事引起满清不安,派兵前往受阻,双方势力形成对峙局面。双方在满清和西藏边界布防。川陕总督席尔达疏畏恐藏军突袭成都,要求清朝派兵。于是满清派遣5万兵力对付西藏政府的5千余人。西藏军队多次打退清军,双方持续半年多。但最后,由于西藏军队缺乏援军以及兵力悬殊而败。于1701年清军侵占达箭炉,从此满清开始了入侵西藏。有关张先生提到的1718年清军入藏、1720年所谓护送七世达赖喇嘛、派遣钦差大臣等等是满清侵占西藏之策略的一部分。1728年,满清趁西藏内部冲突满清入侵占领西藏康区东部理塘、巴塘和康区南部之中甸、德钦等地。

至于张先生所说的乾隆皇帝震怒、但最后承认“不敢草率”并非满清政府意愿,而是迫于无奈。一个时时刻刻想吞并邻国的政权如有机会当然想尽早侵占。可惜历史不一定总是为入侵者提供机会。满清政权特别是乾隆皇帝对1747年至1749年年间运兵西藏嘉荣曲钦(大金川)“清军3万人分两路进讨,久而无功,川陕总督张广泗被清廷处死,改派岳钟琪为总兵——”应该记忆犹新,所以,对西藏还得三思而行。因此,只能加大干涉西藏政治事务的方式取代了“一切大小事务须由清朝官员知办”。

在西藏历史上从五世达赖喇嘛开始,达赖喇嘛是西藏政教领袖,而且,一直延续至2011年。张先生把第七世达赖喇嘛亲自管理西藏政教事务说成是“此即达赖喇嘛亲政的由来”,“亲政”两字特意加黑色,不知其想说明什么?

还有,张先生对满清加大干涉西藏事务期间的两个重要文件非常看重,这也是中国官方视如珍宝的文件,1751年的《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十三条》和1793年的《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

我们首先看所谓的《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十三条》,张先生归纳了主要内容:“噶伦办理地方事务,代本管理兵马,防范卡隘,各寺责成”、“噶伦、代本应请颁给诏书”、“全藏人均属达赖喇嘛,按地方之大小,人户之多寡,各有一定差役,以供黄教佛事”、“所有达赖喇嘛差役,均由地方百姓供应”等等。”

真是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重复西藏政府各机构的工作,噶伦,本来就办理西藏事务的大臣(加个地方现实自己是中央)。代本,乃军事官员,代乃箭,本乃官,武官或者军事官员,本来就是管理兵马、防范卡隘的。还有问题是颁布所谓的《十三条》后有多少个噶伦、代本是颁给“诏书”的?有史可查。达赖喇嘛是政教领袖,全体西藏人民拥戴他,至于供佛事乃藏人的信仰——这绝对用不着满清皇帝“劳驾”。所有达赖喇嘛的“差役”更是百姓供应的。满清政府为了干涉西藏事务而努力表现自己的存在,而重复一些本来存在于西藏传统体系中,而且将来也必须延续的事务,似乎说明这是我满清政府规划、规定的。而有些人就想用这样的东西证明西藏“臣属”满清,真是不可思议的“重构历史解释”。

再看所谓的《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据学者研究该文件没有汉文版本,而不是用汉文颁布的,现存的是从藏文翻译为中文的。)真如王力雄先生所说:“中国方面认为《二十九条章程》有了对西藏的充分主权——”。张先生也有同样的观点。但是,事实又是如何呢?张先生归纳《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内容最重要的一条是“金瓶掣签”。但是,“实际上,使用金瓶掣签认证的只有十一世和十二世达赖喇嘛,其中,十二世达赖喇嘛在金瓶掣签之前,已经认定确立。所以,真正经过金瓶掣签认证的达赖喇嘛,其实只有一位。同样,在班禅喇嘛的传世系统中,只有第八世和九世班禅经过金瓶掣签的程序。”

更何况,张先生自己也承认:“这些章程,很多并未真正实行——”。王力雄先生指出:“《二十九条章程》虽然规定「噶伦以下的首脑及办事人员以至活佛,皆是隶属关系,无论大小都得服从驻藏大臣」(第十条),然而对官场行为稍有了解,就不难看出这是一句空话。”而且,更明确指出满清钦差大臣的三个特点:“已经决定了,不管驻藏大臣到底是「佼佼者」、「平庸者」、「昏聩者」,也是不可能掌握西藏实际权力的。”他还进一步指出:“西藏有上百万平方公里土地和上百万人口,没有一个上千名官员和职能人员组成的系统是无法管理的。仅驻藏大臣手下的属员数量之少,就已经决定了其不可能在西藏行使权力。”另外,西藏政府从满清、国民政府再到中共从来没有放弃对被非法侵占领土的主权要求。

总之,张先生所说的:“但这些章程的确意味着西藏对中土政权更具实质意义的臣属,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确实不是事实。

因此,西藏甘登颇章政权和满清政权之间也只有供施关系而非“臣属”关系。 在这个意义上并非“第十三世达赖喇嘛显的不够诚实”,而是中国著名学者、民主转型理论家不够诚实。

确定了这个事实后,我觉得不必再用更多笔墨谈第十三世达赖喇嘛宣布西藏恢复独立的原因——顺应世界变化、并向虎视眈眈的邻国宣布恢复独立,也是满清想跨越供施关系侵占西藏以及英国等“列强的强势进入”,一而再、再而三地干涉西藏事务。也迫使西藏人“学习、模仿新的规则并用来捍卫自己的利益。”宣布恢复西藏独立。 张先生看来,满清官员可以认识“现代主权概念意味着领土疆域的清晰,主权统一,治权明确,还有国际社会的认可。”而西藏人就不能这样,而且,宣布并行使独立主权也不是“独立”。

另外,更荒唐的是张先生看来“符合史实”的“事实上的独立”也不是独立。且以所谓“保留充分的独立学者”徐明旭的“学理分析”来证明。徐明旭堪称中国政府海外御用写手之一 ,从他的《年轻一代藏人为何仇汉?拉萨314事件反思》、《阴谋与虔诚﹕西藏骚乱的来龙去脉》略知一二。张先生同意他的“论证”,当然,立场一样。在这个意义上张先生只能选择徐的说法,而非中国政府的说法。但其结果与中国政府篡改的历史一致,只不过是以海外“中国民主转型学者”的名义再次编造罢了。

张先生也从《国际法》的意义上证明西藏不是独立的国家——没有得到民国政府的认可和任何其他国家的承认。但是,《国际法》也规定:“国家之产生只要符合国家之定义即可。既存国家是否承认其为国家,皆不影响其为国际法上国家之效力。”张先生在其注释中强调了“新国家”,在国际法中没有提“新国家”,更何况,西藏是一直独立存在的国家。

由于张先生的最终目的是“改”西藏问题为“共藏问题”,所以,张先生的书中用元、明、清朝的“臣属”最终想证明中共入侵西藏的“合法性”——-“与“侵略”无关”、“执政者彰显国家主权、恢复行使行政管辖之举”。对此,我已清楚地说明了西藏与任何中国王朝以及国民党政权没有臣属关系,因此,事实上中共是入侵西藏,非法占领,且继续着殖民统治。

另外,我想在这里说明的是,张先生多处提到“流亡藏人的观点”、“流亡藏人说”。西藏独立是西藏的历史事实,是全体藏人共同的历史记忆, 境外藏人可以自由表述而境内藏人不能,并非西藏境内外藏人对西藏历史本身有不同的观点。而 境内藏人至今有关西藏历史公开发表的文章和书的观点不一定代表他的历史观点,这一点我不需要多说,我想中国学者了解,而且,相信张先生更了解。

总之,中国需要民主转型,而且一定会实现转型。但是,民主转型的前提是尊重事实、尊重历史、尊重其他种族、平等、公平等。如果解决西藏问题真的在中国民主转型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首先是尊重西藏历史、尊重西藏人民共同的记忆,而非设法改变。否则,转型了的中国对于西藏仍然来说是一种威胁,而且,在“民主”面具的保护下会发生更严重的灾难。

2014年6月21日

尊者达赖喇嘛在拉达克主持第33届时轮金刚灌顶法会

$
0
0

今天(3日)起,至14日,在海拔4000米的印度拉达克首府列城,尊者达赖喇嘛主持第三十三届时轮金刚灌顶大法会。

格鲁派法座甘丹赤巴仁波切等数十位藏传佛教领袖及拉达克裔仁波切、高僧,以及来自全球各地、超过10万的僧俗信众参加法会。

尊者在第一天的法会上向信众开示

“今天来参加时轮金刚灌顶法会的人们,不分族裔、不分国籍、也不分宗教信仰,都喜欢快乐,不喜欢痛苦。70亿人类必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我们不能互相敌视、互相伤害,要心怀‘大家都是和自己一样希望离苦得乐’的这种想法。因为,慈悲待人,其实就是佛法最基本的内容,也是获得快乐幸福的基础,你们要记住这一点。” “总之在灌顶法会举行期间,要尽可能地观想善心,努力去改变自己,让自己能够变得善良。只要获得了一点点改变,那么大家历经艰辛来到这里参加灌顶法会,就算没有白费。如果毫无改变的话,那么你们和我在这里聚集,根本没有意义,所以大家一定要好好思考。”

顶礼尊者!祈求尊者永久住世!嘉瓦仁波切千诺!


(图片来自FB和西藏之声网站)

我的被译为捷克文的诗集及译者文章

$
0
0
收到辗转送来的诗集。这是我的第一本翻译成捷克文的诗集。选译了16首诗。两种文字对照,设计得很是漂亮。多年前,在拉萨读到克里玛写布拉格:“…对布拉格的精神和面貌最具影响力的不是自由,而是不自由,是生活的奴役,许多耻辱的失败和野蛮的军事占领。”“…布拉格居民给他们所鄙视的统治者最后一击不是一刀,而是一个笑话。但是在这个别致的、不动声色的斗争的核心,仍然居住着激越的感情。这是时至今日这个卓越的城市生活中可以说是最杰出的悖谬。”


诗为人间净土
——《西藏真心》诗集译者卡尔拉·佛拉特娜


脑海中的西藏

自古至今西藏一直被一层神秘的面纱笼罩着,就彷佛是一个永恒消失的禁地。而现今的西藏我们所看到的却是领域和主权的概念已被扬弃,取而代之的则是人权的伸张。这或许是达赖喇嘛遨游世界各地宣扬人权理念,扮演与西方接轨的桥梁所致,使得世人接受这个属于西藏传统精神的另一个层面。我虽不敢断言达赖喇嘛是否是那座桥梁,但很明显地可以看出他确实深具影响力,也成为众人的精神领袖。因此,如今的西藏显然已渐渐成为一个无疆界的国度。

对我们而言,西藏本身就参杂着复杂的讯息,认为他们生活在神话、传说和浪漫传奇故事的世界里。在许多人认知中,它已成为一个被现实因子包装下,但仍保有异国风情元素的装饰品。欧洲人已开始接受藏族人的节庆,并认同他们的所有活动,包括以团结的方式来对抗违反人权的决心。然而这个世界彷佛遗漏了什么,或者要用怎样的方法来协助西藏从持续恶化的局势中脱困?我们所知道的是愈来愈多的年轻藏人,以让人心碎的自戕行为来引起世人瞩目,我们是否能够承受这种绝望举动,并做出适当的反应呢?但又能有什么样的反应?尽管这些呐喊的事实呈现在眼前,但却又像那遥不可及的火焰一般稍纵即逝……

打开心扉

几年前我的捷克诗人朋友维拉·伊罗斯娃(VèraJirousová)知道我对车臣战争事件中受难者的同情,于是给我一本由帕特里克·弗伦奇(PatrikFrench)所写有关西藏的书,书中第三章有句话常在我脑中萦绕,那就是「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西藏——人间净土,它启动了人们的思绪并且领航走向那遥远又纯静的天堂国度。脑海中的西藏近在咫尺却无人能伫足。

另外让我感到第二个震撼的是手中拿着唯色所描述西藏的两首诗。唯色是一位被软禁的中国(注:应为西藏)作家,她从来没有踏出过国门,在中国她的书不但是禁书,就连她的部落格和一切来自外界的访问都遭到封锁,尽管如此,她真实的撰写和不具意识型态的写作风格却赢得了一致好评。我从「西藏真(Tibet’s True Heart)这本英译书中摘录她的诗来翻译,自此展开了和她的对话,我带着冒险的精神去探索,内心非常激动,那份澎湃的情绪随着她文字的魅力聚焦成图腾,透过她的作品让我们更紧紧相拥,并对那遥不可知的未来重新审视。

随兴聊聊

「生活在自由社会的国度里,人类的灵魂得以穿越时空而解放。初次看到这样的诗句时,就仿佛与解放的灵魂在空中回廊相会,这个触碰就是我们所领悟的自由。透过「西藏真这本书的出版,更能描绘出我们内心的感受而激发潜在的元素。我很庆幸有位挚友,一位捷克作家和诗人维特·克穆里契卡(VítKremlicka),由于他的热情又是推动这个出版活动的先锋,我们才得以认识更多的西藏故事。以下是我和他的对话:

KV:维特,你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唯色的诗?  

VK:多年前我在一份捷克文学杂志上看到了唯色的作品,看了之后为之动容,仿佛看到了一个受困中的同僚,内心激动的想竭尽所能要帮助她。于是和翻译这些作品的作者罗然(OlgaLomová) 取得联系,告诉她我的想法之后,她建议我将唯色的作品介绍在我的朗诵诗的节目,真感谢她的建议能让我完成心愿。Olga并给了我两篇她翻译的散文「寄语西藏」和「塔尔寺的树叶」;另外还翻译了一首长诗「西藏的秘密」。刚开始我准备给听众朗诵这些全然陌生的作品有一点怀有畏惧,因为一部分词汇难以发音,尤其是「西藏的秘密」,诗中一些人名、而且感情细腻,对我而言真的是生涩异常,但每次读完之后,观众反应很好,我发现与这三个作品有着深深的融合。

KV:可否如Olga所言,请你将唯色和昔日鲍日娜·聂姆曹娃(Bozena Nëmcová;19世纪捷克著名女作家)两者作一比较

VK:好的,或许因为唯色对藏人文化有独具慧眼的披露,她专注于文化风俗等的纪录,这份专一程度如同对待一个单独的个体,这种写作风格就接近于当时捷克复兴运动的气氛。

KV:这是否意味着唯色纯净的心,透过文字的魔力让你产生共鸣,仿佛身历其境和她的民族共居一处的感觉?

VK:的确,这期间我生活上举手投足之间都感受到那种能量的转换,尤其是她回忆起她朋友的部份,有那种感同身受的特别感动。

KV:尽管没有实际接触,从她诗句的铺陈,似乎永远不知道接下来会有什么样的句子出现,但字里行间总会引领你到另一个境界,有如一双温柔的手牵引你进入一幅画境,这些优美的文字就像水彩笔一样,带你前往那幅画的中心深处,这时你就会深深体会到那不单单是美丽的词藻,而是切换频率的震动。

VK:如此,西藏文化就能更具体被吸收,这是我的初衷,我认为能让这些讯息透过一个女人的声音来传递会更具效果,所以我想到妳,定能将这个使命圆满完成。

KV:另外,我的朋友萨拉(Sara)帮我从美国带了一本英译诗,唯色Tibet’s True Heart(西藏真心),刚开始我一度犹豫我的能力,但是由于你不断的鼓励,让我克服了心理障碍,从此我开始着手翻译她一首一首的诗。

VK:接着唯色启发我自我创作的动机,唤起我对新诗的觉醒,这或许是对西藏文化的一种反应吧

KV:没错,这就像整个符号全部转化后烙印在她的诗境里:一种沉睡的讯息深藏在你我之间等待被唤醒,由于每首诗都有它独特的情境、自然的笔触,以及深而透彻的文字组合,让你有了心灵的感应——你可以看到它的另外一面。

VK:这是种心境,日前我终于把「西藏生死书这本书读懂,这本书并非完全描述死亡,而是一种启发、一种感官上的升华。我很肯定的说这是因为唯色的诗开拓了世人灵魂的视野。最后我一定要提到两位音乐家Duo Brikcius,他们总是在参与公众读书会上运用音乐伴奏来陪衬,以这种方式来提升一个更美妙的境界。

KV:在这个过程让我最大的受益是对唯色诗所产生的共鸣:这意味着她想透过文字的阐述、阅读的传递、乐符的声音等永续交流,以这些方式凝聚大家的经验共同分享,想必这是唯色在作品里想要表达的。诚如在「西藏真书中的一小段启示:她想传达的是与宇宙合而为一的感觉。

201353

祈愿:生生世世,追随依止!

$
0
0


敬叩寿祺!
敬祝无量寿!
值尊者达赖喇嘛79华诞之吉祥日,
祈愿:生生世世,追随依止!

Lam La Che (On the Road,在路上)[1]

作词:唯色
作曲:Techung
演唱:Techung

在路上
啊,在路上
我热泪盈眶
怀抱人世间最美的花朵
赶在凋零之前
快快奔走
献给一位绛红色的老人

他是我们的益西洛布
我们的衮顿
我们的贡萨确
我们的嘉瓦仁波切

在路上
啊,在路上
我热泪盈眶
怀抱一束最美的花朵
献给他,献给他
一缕微笑
将生生世世系得很紧

[1]:这首歌完成于2012年夏天,在尊者达赖喇嘛77华诞之日,由图伯特歌者Techung向尊者做了奉献。这首歌的网址是:http://techung.bandcamp.com/album/lam-la-che-on-the-road。点击可听到。


原诗《在路上》

在路上,不期而遇的
是出类拔萃的男女
天生的骄傲被世事拆散
如暗夜时分
遍布西藏的废墟之影
却有常人缺乏的气度
其中的一个
失散太久的亲人
最有才华,最不妥协
却最少人间的眷顾
我也纯洁,也有温柔的情愫
但愿在四季相替时候变成四季
不需要礼物
相互就是礼物本身

在路上,独自走着
一本没有地图的旧书
水壶和干粮
几首民间的歌谣
几段赞美度母的祈祷
这已足够。在路上
我看见一匹黑马
不低头吃草
却甩动四蹄
像是烦恼那驰骋天下的愿望
难以实现
而隐于深山的修行洞啊
一些隐蔽的人儿
被怎样的内心暗暗钦慕?

在路上,一个供奉的
手印并不复杂
如何结在蒙尘的额上?
一串特别的真言
并不生涩
如何悄悄地涌出
早已玷污的嘴唇?
我怀抱人世间从不生长的花朵
赶在凋零之前
热泪盈眶,四处寻觅
只为献给一个绛红色的老人
一颗如意宝珠
一缕微笑,将生生世世
系得很紧


1995-5,拉萨

藏学家Elliot Sperling(艾略特·史伯岭)在北京机场被拒入境

$
0
0
对此,史伯岭先生幽默地说:“热烈恭贺史伯岭获得中共授予外国人的人权奖!”


Elliot Sperling
国际著名藏学家、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中亚研究系教授Elliot Sperling(艾略特·史伯岭)先生,7月5日下午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不但被拒绝入境,且被中国警察带到小房间拍照、盘问,禁止使用手机,上厕所被跟,被扣留1个半小时,且被改原机票的返回日期。之后史伯岭先生不得不登机返回美国。

Elliot Sperling(艾略特·史伯岭)先生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询问被拒入境的原因,中国警察称不能(或不可)告诉。对这张被打上醒目黑叉的签证(见上图),史伯岭先生幽默地说:“热烈恭贺史伯岭获得中共授予外国人的人权奖!”

Elliot Sperling(艾略特·史伯岭)先生被中国政府拒绝入境,据他分析主要原因不是因为他有关西藏问题的观点和研究,而是因为他作为伊力哈木·土赫提的挚友,与伊力哈木的关系。中国政府并不愿意有人说伊力哈木无罪,不愿意否认他们给伊力哈木制造的冤案,不愿意有人为他声援。

上图:Elliot Sperling与伊力哈木·土赫提。下图:Elliot Sperling与伊力哈木·土赫提的女儿、目前在印第安纳大学学习的菊尔·伊力哈木。

通晓藏文和中文的国际藏学家Elliot Sperling(艾略特·史伯岭)先生,尽管他的研究在于西藏历史和中藏关系,但他同时对西藏和中国的政治问题、人权问题等现实问题非常关注,这是因为他基于对公民社会的根本价值予以认可并捍卫的立场,强调自由而公开地表达观点、主张和立场的需求是建立一个运转良好的公民社会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Elliot Sperling(艾略特·史伯岭)先生这次被中国方面拒绝入境事件值得关注。之前,他在中国驻芝加哥领事馆办签证很顺利,却在乘机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后遭扣留、盘问,被改机票而返回。不提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仅机票和签证费共损失近两千美元。这难道是故意折腾他吗?

(唯色)

朱瑞:噶厦政府对康和安多的政治管辖

$
0
0


噶厦政府康和安多的政治管

/朱瑞(首发)

于藏人来,西藏亦或伯特就是一个整体,没有大小之分,它包括三个区域:藏、康和安多。但是,一般中国民众只知今天被划西藏自治区的藏,不知康和安多,因中国入侵西藏后,伯特的康逐被分散划入:西藏自治区的昌都地区;青海省的玉州;四川省的甘孜州(不包括丹巴、九定);凉山州的木里藏族自治;云南省的迪州。而伯特的安多也被逐分散划入:青海省除了玉州的几个藏族自治州;四川省的阿州(不包括马尔康、小金、理等);甘省的甘南州(不包括卓尼)。

李江琳女士在文章《西藏僵局的症——平措汪杰回“大西藏问题”》里写到“当年的十七条协议,在西藏噶厦政府和中国中央政府之间签订,只覆盖了史上噶厦政府政治管的西藏,而不涉噶厦政府管治范之外的‘四省藏区’,即传统西藏的康和安多两地。”

李女士所不符合事

首先,什么叫“西藏噶厦政府和中国中央政府之”?签订《十七条》之前,噶厦就是“地方政府”了?中国官方一用“中央政府”模糊史、宣示属,既然李女士是宣称“中立客”,何必“中央政府”?

其二,所“四省藏区”,李女士指的是康熙年伯特界的扩张,将康和安多部分地区并入川、滇之事吧?那除了粮台,根本没有任何治机构,而西藏官并未停止对这些地区行使主治。将清的殖民扩张单边宣布的“划并”直接表述“四省藏区”,完全遮蔽了史按“中立”的法,至少是“争议领土”吧?

其三,《十七条》西藏的范根本没有做出界定。西藏自治区筹委会于1956年成立,而那“四省藏区”,直到1957年才算划分注释。那么,李女士凭什么得出了1951定的《十七条》“只覆盖了史上噶厦政府政治管的西藏,而不涉噶厦政府管治范之外的‘四省藏区’”结论的?

文中李女士所的“史上噶厦政府政治管的西藏,而不涉噶厦政府管治范之外的‘四省藏区’”,是从哪年开始的“史上”?恕我直言,“史上”种表述,人以久去之感,李女士何不表述得更精准些?

其四,然此文的副标题叫了“平措汪杰回‘大西藏问题’”,但是,哪段是平汪先生的意思?何不引用原?平汪先生不是史学家,且在境内,境使然他必有不便表述之。李女士是西藏史研究者,在达兰萨描影印了大量料,应该对达瓦才仁先生著述的《血祭雪域》不陌生吧?此开篇就述了“史上西藏政府的治范”,明确了噶丹章政权对康和安多的政治管归纳如下:

噶厦政府康的政治管

五世达喇嘛建立噶丹章政以后,立刻派人前往打箭炉(即今康定)、定、嘉戎、迪庆、木里、囊二十五族、林葱(即德格)、巴塘、理塘、霍五部等地调查户口,指定,并将各地的口等情,详编造册,共十五本。

《木里政教史》中,也记载了江央桑柏根据五世达喇嘛的指示返回木里,并在西藏军队的支持下治木里的情况。江央桑柏寂后,五世达喇嘛又宣布由江央桑柏的侄子及其后代承江央桑柏的全部利,以此开始了江央桑柏家族先后二十一代王木里达三百余年的治。

塘地区(今云南省迪庆州),自五世达喇嘛期就派遣官员进行管中国出版的《迪庆藏族自治州概况》,也不得不承认这个事

「清初,江土司衰,西藏力又入迪地区治,派第巴吹则驻中甸,由他报请西藏地方加委第巴两人,管理全建塘(即塘)七千七百,藏称丹丹家。神翁五,分管全境各六百六十,藏称卓加卓支,并称奔、德本十六率各管地六十名兵,藏称打卓支,以上称二十三土官……了巩固政教合一的治,将土地和村划分拉德(神民)、吹德(教民)、本德(官民),并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几个例:

1、大1855年,尼泊入侵西藏,西藏军队几次抵抗都无法取,乃从全国各地征集军队,其中派夏拜巴楞一行前往德格(划并中国四川)、登青二十五族(又称囊二十五族,现为青海省玉藏族自治州)、昌都、日吾齐(即类乌齐)征集军队;另派夏拜扎西康色一行前往巴塘、理塘、塘、嘉戎、白日(以上俱划中国四川和云南省)等地征调军队。并在三大寺组织僧兵,一全藏动员,同仇敌忾

2、每一位囊王在承王位后都必前往拉接受拉中央政府的任命,而且西藏政府也每次都毫无例外地予册封和准予承王位的诏书。只有第二十四代囊期,由于西藏与争,未能前往拉,于1950年去世。

3、康区一直施行和藏一拉差役制度,使用一货币,「内地铜钱,只行至打箭炉,自打箭炉直止拉里全系使用碎」,「自炉关以外,皆用印度比」。

相反,清政府往来康的官,如果没有西藏政府允应乌拉差役的牌照,就必支付脚因此常有康区藏人拒应满清大臣拉差役的事情。如藏大臣景,因理塘藏人拒应乌拉差役,以致在打箭炉住了数年之久而不能上任。

41860年,康区的瞻对军队反叛西藏政府,先后占了昌都、察雅、霍、章谷、孔、麻、米、白利、妥、林葱、科、革什咱、斯嘉、打箭炉以及囊二十五族,西藏政府决定镇压的叛乱,于186229日任命普隆瓦才旺多杰为总挥师东进,沿途征芒康、昌都、类乌齐、八宿等兵共一万零三百余人。到九月份与瞻对军队接仗,最攻占全境……西藏政府……在娘荣立娘荣管,统辖整个康区。

噶厦政府安多的政治管

《安多政教史》第一第四章以及《河南蒙旗史》等,都述了五世达喇嘛派出果芒札的堪布列隆珠,调节青海的蒙古各部内,划分左右两翼及牧,任命顾实汗的第六子札希巴特所有青海蒙古部的领这一史

19111010日,生辛亥革命……十三世达喇嘛文整个西藏,要各地藏人起来赶走侵略者。全藏各地纷纷并揭竿而起,这时,安多阿和嘉戎藏人击败防清,赶走了清地方官吏。

1918年《戎巴岔藏中停战协定》

由于中国军队在恩达无辜害藏士兵,藏中再次爆发战争。装有英式步的西藏军队在噶喇嘛的领导下,屡中国军队,并迫使集中在昌都的中国军队投降。随后噶喇嘛兵分两路,一路从德格向负责将打箭炉以内的中国军队赶走,另一路向攻,负责收复巴塘、理塘和塘,直至西藏与中国云南的界阿敦子。而北部的二十五族和果洛等自治地区尚无中国军队侵入。

西藏政府收复了大片土,其前已达甘孜戎巴岔一这时中国要求英国居中停,由此藏中英三方代表在巴岔定了停战协议

第三条:「藏中为萨古、巴塘、洛卡、达雪、得荣、理塘、孜、娘荣、章谷、道孚、雅江、打箭炉、荣米章谷、九、嘉孜戎、城、稻城由中国政府管理,西藏文武官和官兵不得入;类乌齐、恩达、昌都、察雅、芒康、贡觉、三岩、同普、柯、色、德格、白玉西藏政府所,中国文武官和官兵不得入;」

第十一条:「除非劫等情况,否中国不得在城和瞻对驻军。如有不法,西藏方面不得予支持」。

1932年《托停战协定》

1931年康区大金寺和白利寺生冲突。1913年西藏抗击满清和中国军队争中,在拉的三百名大金寺僧人均参加了斗,因此受到达喇嘛的励,并将大金寺按藏军编行整,授予青白象旗一面,号一个,英式步五百支,子二十五万,任命寺喇嘛恭布次仁代本,青泽为副代本,路本,同年,西藏政治派增珠大金寺首任堪布。因此,双方生冲突后,中国军队立即支持白利寺向大金寺攻。德格的西藏军队助大金寺行反,并将中国军队赶出白利地区,并而攻占了大片土地。中国方面然要求停,但西藏军队试图收复打箭炉以内的西藏失土,另一支西藏军队入囊二十五族地面,并一直攻打到古附近,在那里遭到中国国民党步芳援的反

1932年,藏一直退到江西岸,江以德格等原有的土地也在斗中失。当时边界的中藏双方官未双方政府授便定了停战协议,中国方面称之拖停战协议》。由此形成的停战线一直持到1950年中共军队侵入西藏止。

需要强调的是,份停战协定的前后时间,正是清的血腥殖民扩张,以及中国国民党军阀和四川军阀的血腥掠造成的。

在《血祭雪域》一第一章的“总结”中写道:

“公元1727年以后,清私自将西藏的青海湖以及其附近地区和康区的大片地方划中国四川、云南、甘等省。但这仅仅清皇帝方面的宣布,西藏政府不一直没有承,而且屡屡要求归还打箭炉以上的西藏土。更重要的是清所将康区划中国其他省份的法并没有得到施,也没有建立任何治机构。其在当地的影响随着其军队出暴起暴落,极。而西藏政府却一直有效地行使了。如中国官一再惊呼的当地藏人「只知有藏,不知有川」,恰如其分地表了当的状况。

“即使是十八世三十年代以后一直到1910年前后赵尔丰率的清大部分地区止,西藏政府仍持有效地治着包括整个藏、除打箭炉附近以外的全部康区和果洛等部分安多地区。

“西藏再次得独立,西藏军队过战争逐步收复失地,治康区甘孜以西,直到1931止。”

1951年《十七条协议

1949年,中国共党的军队席卷中国大1949912日,新表《决不容外国侵略者吞并中国的土——西藏》的社,表明了其吞并西藏的企。十天后的1949912日,西藏外交部写信中共毛泽东,信中提到:「西藏的一些土地,在最近几年被中国占去了,如中国内部的束后,希望能判解决」,而当中国政府已做好攻昌都的斗准了,西藏政府还试图收回西藏的失土,命令新上任的多麦管阿沛阿旺晋美收复玉,但阿沛在到昌都后第八天政府去信表示没有个能力。达喇嘛政后中国政府写的信中除了要求中藏两国遵循史上的友好关系,要求放回被俘将士,退被占的土地。

另外西藏政府指令西藏判代表在判中遵循之五条原中的其中一条就是:「归还打箭炉以西的西藏土,中国军队和机构撤出西藏。」

李江琳女士曾撰文和在媒体采访中多次述,西藏问题的起源是民主改革。那么,1949年中国军队进伯特,1950年昌都役并迫使西藏签订《十七条》又是什么?西藏问题的起始点是民主改革,道不是接否侵略在,李女士又撰文“西藏僵局的症”,含含糊糊地把伯特的康和安多,划在了“史上”噶厦政府政治管以外,指出全藏一“是藏民族几百年的梦想”,“几百年”的事依据是什么?

李女士的自我定位是“中立”的西藏史研究者。既然中立,何必在一些貌似同情西藏、批中国政府的文字话语中,不意地插入“西藏问题的起源和根本原因是民主改革”、中国中央政府”噶厦政府管治范之外的‘四省藏区’”等含糊和改写史的话语

注释

1956422日,成立西藏自治区筹会。
1951 12月,划出玉藏族自治州
195312月,划出海南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
19541月,划出果洛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等六个自治州。
195011月,划出西康省成立西康省藏族自治区,后在撤消西康省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19531月,划出四川省阿藏族羌族自治州(初藏族自治州)。
19532月,划出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属凉山彝族自治州)。
1950 5月,划出甘省天祝藏族自治
195310月,划出甘省甘南藏族自治州。
19579 月,划出云南省迪藏族自治州。


(参见冯智、邓锐龄:《中国藏族地区行政区划的史演》,藏学研究中心专题稿;又《中国西藏》2000年第3期。)

我们被软禁……

$
0
0

这是我昨晚写在Twitter和Facebook上的:

我和王力雄从内蒙古回到北京,下午约6点进家门,国保7点就到。说这两天要上岗,禁止我们出门,问原因,说保密。但我知道,是因为前天美国使馆的外交官打我手机,邀请今晚去大使官邸,知道我在路上无法参加,又约明日晚餐。我不知道会见到谁,但无论见谁,已被北京国保阻止了。 
照片上是国保及国保派来的公安大学学生,在我家门口的电梯前上岗。王力雄问公安大学学生知不知道这么做是违法的,学生回答了一句很可笑的话:“我有权不回答你的问话。”就像是他在面对审判。  
新闻说是美国国务卿克里来北京了。去年3月我获美国国务院授予的“国际妇女勇气奖”,因被禁足且无护照无法去华盛顿领奖,后来克里先生专门给我写了信。如果这次是见他,我很愿意当面回复他的信,向他表示谢意。但很遗憾,我已被软禁在家了。

这是High Peaks Pure Earth网站上的:

Woeser and Wang Lixiong Under House Arrest in Beijing

High Peaks Pure Earth is grateful to scholar Elliot Sperling for his quick translation of a Facebook post by Woeser of July 8, 2014, documenting the circumstances behind her and her husband Wang Lixiong’s house arrest in Beijing.

Wang Lixiong and I arrived in Beijing from Inner Mongolia and got to our door at around 6:00 in the evening. At 7:00 State Security arrived. They said they would be taking up their posts for the next two days and that we were forbidden to go out. I asked for the reason and they said that it was confidential. But I know that it’s because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 an American Embassy official had called me on my mobile phone and invited me this evening to the embassy residence. Knowing that I was on the road and couldn’t participate, they’d set the date for the next day. I didn’t know whom I’d meet, but regardless of whom I would have met I was already prevented from doing so by State Security. 
The photo shows State Security and students whom State Security had sent over from the Public Security University taking up posts at the elevator by our door. Wang Lixiong asked the Public Security University students if they knew that what they were doing was illegal. A student gave a very funny answer: “I have the right to not answer your question.” It was as if he were being questioned at trial. 
The news says that U.S. Secretary of State Kerry has come to Beijing. In March of last year, when the U.S. Department of State gave me the “International Woman of Courage Award,” I was unable to go to Washington to accept it because I was confined to my home and had no passport. Afterwards Mr. Kerry especially wrote me a letter. If I were to see him on this occasion I would very much like to reply to his letter and express my thanks. But most regrettably I am at home under house arrest. 

主要外媒报道我和王力雄在克里国务卿访华时被软禁

BBC中文网:美国国务院关注藏族女作家唯色被软禁

$
0
0
唯色说,当与作家丈夫王力雄星期二从内蒙古回到北京后,就被当局禁止外出(图为唯色上月在内蒙古拍摄的照片)。

美国国务院关注藏族女作家唯色被软禁
2014年7月10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02:31

唯色说,当与作家丈夫王力雄星期二从内蒙古回到北京后,就被当局禁止外出(图为唯色上月在内蒙古拍摄的照片)。

美国国务院关注被指在北京举行第六轮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期间遭软禁的藏族女作家唯色。

美国国务院女发言人普萨基说,美方对此表示关注,因为美方曾向获得美国国务院颁发的“国际妇女勇气奖”的两名中国获奖人,发出出席一个有关妇女问题的私人晚餐邀请。

普萨基说,“藏族女作家唯色被中国当局软禁并被阻止出席该晚餐,我相信另一名获奖者也一样,美方对此表示关注,并希望了解原因”。

唯色周二晚间曾在社交网站“脸书”和“推特”上透露,她与长期关注中国民族问题的作家丈夫王力雄当天下午6时从内蒙古回到北京后,被当局禁止外出,也就是软禁。

经常呼吁当局改善藏区人权状况的唯色认为,她被软禁的原因是,美国大使馆邀请她星期三去大使官邸用晚餐。唯色表示不知道晚餐时会见到谁,但新闻中说美国国务卿克里已到北京。

一位美国政府高级官员向国际媒体表示,正在北京出席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的美国国务卿克里星期三以“直接而坦率的方式”向中国高级官员提及人权问题。报道说,克里向中方提出了一些人权个案,包括最近几个月来被捕的人士。

唯色在去年3月获得美国国务院颁发的2013年度“国际妇女勇气奖”,但因中国当局监控,而且没有护照,无法前往华盛顿领奖。

美国国务院“国际妇女勇气奖”创办于2007年,是为表彰那些不顾个人安危追求正义和人权并表现出极大勇气和领导能力的女性。

美国国务院在其网站上说,唯色是中国大陆就藏人人权状况公开发声的最知名的活动人士。介绍还说,尽管受到公安的监控和经常被软禁,唯色仍然勇敢地记录着藏区的局势。

(编译/责编:萧尔)

唯色注:美国国务院女发言人普萨基提及的美方向获得美国国务院颁发的“国际妇女勇气奖”的两名中国获奖人发出私人晚餐邀请,另一位是2011年“国际妇女勇气奖”获得者、中国律师郭建梅。

纽约时报:支持维族异见者,美国学者在北京机场遭拒绝入境

$
0
0


支持维族异见者,美国学者在北京机场遭拒绝入境
黄安伟 2014年07月08日

北京——上周末,从纽约历经12小时飞行在北京落地的美国教授艾略特‧史伯岭(Elliot Sperling)被边检员带到了机场的一间密室里接受盘问。他们随后押送他回到来时乘坐的同一架美联航(United Airlines)班机上,全然不顾他落地时手里握着有效期为一年的旅游签证。

史伯岭表示,他认为此举是为了惩罚他声援在北京的维吾尔族经济学学者伊力哈木·土赫提(Ilham Tohti)。伊力哈木被中国当局指控涉嫌分裂国家,但其被捕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公愤。

强行驱逐史伯岭并注销其签证的做法发出了一个最清晰无误的信号,表明中国在不顾一切地压制伊力哈木在国际社会的支持者。伊力哈木是一名温和的学者,其被捕一事遭到了美国国务院、多家人权组织和其他许多人的谴责。今年5月,捍卫言论自由的美国笔会中心(PEN American Center)向伊力哈木颁发了一项重大奖项;他的女儿菊尔·伊力哈木(Jewher Ilham)代缺席的父亲领奖。

美国学者艾略特‧史伯岭
和维吾尔族经济学学者伊力哈木·土赫提。
中国在日渐增多地以拒绝入境为手段来惩罚被其官员认为写作或发言方式具有政治攻击性的学者和记者等人士。这种策略让外界越来越担忧,知识分子可能会为了继续进入中国而进行自我审查。一些美国人一直在呼吁本国政府向中国施压,迫使其让步。史伯岭被拒绝入境一事,正好发生在美国高级官员抵达北京与中方就多项议题展开谈判的时刻。这些会谈属于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United States-China Strategic and Economic Dialogue)的组成部分。

史伯岭说,“在我看来,问题不是我被拒绝入境——即使不去中国,我肯定也能继续进行研究和学术工作——而是中国试图压制那些声援伊力哈木的人,迫使他们保持沉默,或者至少是孤立他们。”

63岁的史伯岭在印第安纳大学(Indiana University)教授西藏历史,该校设有中央欧亚研究系(Department of Central Eurasian Studies)。早些时候,他曾安排伊力哈木到印第安纳大学担任一年的访问学者。两人2012年于北京会面后成为朋友。不过,2013年2月,伊力哈木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准备登机前往美国时被警方拘捕。与他随行的女儿得以登机,目前在印第安纳大学求学。

今年2月,伊力哈木被正式指控涉嫌分裂国家。近些年,维吾尔人和统治中国的汉人之间紧张的民族关系和政治分歧大为恶化,目前,在维吾尔人的家乡西部边境地区新疆常常发生暴力冲突事件。史伯岭表示,伊力哈木一直倡导维汉之间展开对话,从未宣扬过维吾尔人独立。

史伯岭在上周六遇到麻烦的机场,正是伊力哈木2013年被捕的地方。史伯岭乘坐从纽瓦克出发的航班直飞北京。他近期拿到了中国驻芝加哥领事馆签发的一年期旅游签证,可是首都机场的边检员要求他离开入境队伍,并在一间小屋里盘问了他一个多小时,而后注销了他的签证。其中一人一度让史伯岭站在身高测量表旁拍照,就像是在拍警用疑犯档案照。

史伯岭的旅游签证的有效期至2015年6月18日,但现在签证上盖有蓝色墨水的“注销”字样。边检人员还在签证上划了一个黑色的叉。

“我把这叫做自己获得的中国共产党人权奖,”史伯岭说。

“很明显,数据库里有关于我的指令,”他还表示,“我觉得争论毫无意义。我的意思是,我很清楚自己为什么被拒绝入境。我认为,这明显与伊力哈木有关。”

周一,当被问及史伯岭的事情时,公安局签证办公室一名姓程(音译)的警察接电话时表示,他没有听说此事。外交部新闻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也表示,她没有相关信息。

驻北京的美国大使馆拒绝置评。

史伯岭表示,他觉得自己的藏学研究并不是主要因素。对于中国政府来说,西藏问题也是一个敏感话题。在此之前,他经常凭借旅游签证前往中国。2010年,在中国学者的邀请下,史伯岭来到中国,参加了他们主办的有关西藏议题的私人会议。2011年,史伯岭获得工作签证,来到北京大学,做了大约四个月的访问学者。在此期间,他在北京各地开展了藏学方面的学术讲座,比如人民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

一些西方学者被加入了禁止进入中国的学术界人士名单中,而史伯岭是最新一例。合编《天安门文件》(The Tiananmen Papers)的美国教授林培瑞(Perry Link)和黎安友(Andrew J. Nathan)无法获得中国签证。《天安门文件》提供了有关1989年天安门广场镇压及屠杀事件的内幕。参与该书工作的夏伟(Orville Schell)只能获得短期签证。

最明显的例子是,作品被2004年的一本新疆选集收录的13名学者上了中国签证黑名单。其中仅有四或五人在最近几年获得了中国签证。

作者之一鲍文德(Gardner Bovingdon)是史伯岭在印第安纳大学中央欧亚研究系的同事。2013年5月,在朋友代表他游说中国官员后,鲍文德获得了签证。目前身在哈萨克斯坦的鲍文德接受电话采访时表示,他在一个月后抵达北京,但在机场遭边检员拒绝入境,就跟史伯岭上周六的遭遇一样。在被长期禁止访问中国期间,鲍文德在哈萨克斯坦做研究。

鲍文德表示,他认为,自己被拒与印第安纳大学和伊力哈木·土赫提的关系没有直接联系,而是由于新疆选集一事上了黑名单。

为了压制对敏感议题的报道,中国最近强硬地将一些记者及整家新闻机构列入签证黑名单。官方不久前拒绝给两名常驻记者——路透社(Reuters)的慕亦仁(Paul Mooney)和半岛电视台英文频道(Al Jazeera English)的陈嘉韵(Melissa Chan)——发放签证,迫使他们离开北京。中国还在近两年内拒绝给《纽约时报》及彭博新闻社(Bloomberg News)签发新的记者居留签证。两家机构在2012年发表了有关中国领导人家族隐秘财富的报道。

史伯岭去年还曾凭借旅游签证前往中国,但他表示,不知道何时才能再去。

“我不知道是否有什么办法来脱离黑名单,但我认为没有理由来改变自己的行为,”他说,“我没做错什么,就是持有异见。意见很大,这我承认,但只是声援。我不会为了获得签证而遵从专制规则。”

黄安伟(Edward Wong)是《纽约时报》驻京记者。
翻译:张薇、许欣

唐丹鸿:《西藏问题:帝国三部曲——之一:吊诡的反帝反殖民》

$
0
0

西藏问题:帝国三部曲


唐丹鸿


他们的话语、地图和意向汇成了新的领土,并逐渐地把它们变成了‘家园’”——爱德华.萨义德


之一:吊诡的反帝反殖民

九州之外,谓之番国、“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这些名句,反映了华夏中国人(汉人)关于中国的概念、民族身份认同、民族感情,以及亡国之痛和复国之志。

而曾被华夏民族视为番国、“蛮戎狄夷”的中原周边的民族:图伯特人(藏)、东突厥斯坦人(“新疆”穆斯林)、蒙古人(“内蒙”)等,都是有千年文明,建立过富强帝国的民族,组成了世界历史的一部分,也都有关于他们自己的历史观、国家概念、民族身份认同和民族感情,也不接受被附庸,不接受被外族剥夺主权,不接受被殖民。

但是,自古中国自认为是天下中心,强势之时以纳贡、册封等方式要求周边国家承认中国的宗主地位。在此须强调一下是“自认为中心”,是在“强势之时”,但却让华夏中国人(汉人)积淀了深重的帝国情结。“天朝大国,万邦来朝”不单是统治者的荣耀,从无边的“天下”到大版图,也不仅是统治者的威风,这方面为主的与为奴的、掌权的与夺权的,向来很一致。“大一统”是汉人政治中的主流意象,与富强、兴盛、伟大之类的梦想相连。其实,要那么“富强”、那么“兴盛”、那么“伟大”,最终指向的难道不是称霸世界吗?

华夏中国人(汉人)亡国于满清两百余年后,辛亥革命“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复国建立了一个汉人政权中华民国。孙中山在《民族主义》第二讲中说:“中国几千年以来,受到政治上的压迫以至于完全亡国,已有了两次,一次是元朝,一次是清朝。”说明革命者们仍然记得“中国”和“华夏”是什么,将蒙元和满清视为外来政权,占领者

在此也须提醒一下,周边“番国”,比如图伯特(西藏)一直分得很清楚:“博是博,加是加”(图伯特是图伯特,中国是中国)[1],既不认为图伯特是中国的一部分,也不认为图伯特是满清的一部分。在藏人眼中,对应于蒙元和满清的“榷雍”(供施关系),是藏蒙关系和藏满关系,跟华夏中国人(汉)毫无关系。亦即这里是三种关系:藏中(汉)、藏蒙、藏满。

辛亥之前的中国学界和政治家,不但因满清势衰感觉到了来自西方帝国主义的威胁,而且他们已写了不少关于民族主义、帝国主义的文章,他们了解帝国主义概念,对帝国殖民扩张所使用的策略和手段都不陌生。对当时的学者和政治家来说,把满清视为帝国也不成问题:“大清帝国全图坤舆东西半球图”,是当时最流行及印数最多的地图之一;一九八年公布宪法草案的第一条文章中明确写明大清帝国的统治者为皇帝,直到万世。[2]

从辛亥革命到1949年中共建政的这段历史,在中国学界和政治人物的理论框架中,反帝国主义,反殖民主义也是主旋律。那么他们应当非常清楚:蒙元和满清都是远征和占领其它地区的土地、对其它地区进行政治与经济控制的典型帝国。无论华夏中国,还是图伯特(藏)、东突厥斯坦(回疆),都是满洲人领土扩张和对外战争的受害者。在此,还须提醒汉人读者,即便后来汉人将满清外来政权从心理上内化成了主子,但藏人、东突厥人、蒙古人,并没有自甘臣虏,并没有将满清帝国看成自己的国。

从性质上说,满清最成功的殖民统治,就是对华夏中国全面的占领,对华夏中国人(汉人)彻底的奴役,华夏中国人完全不能主宰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方面的权利。而周边国家,例如图伯特,地理上并未真正被军事占领,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满清都作为不力,与满清统治中国的性质完全不同。用殖民概念划分,充其量属保护国。

如果作时间上的横向对比,满洲人迁都北京、将中国纳入满清国版图时,藏、蒙和东突厥斯坦都不在清朝版图内[3]当华夏中国人被满洲人大屠杀、被种族隔离和被殖民统治的时候,图伯特、蒙古各部、满清尚各自为政,几方相互间的关系正在经历错综复杂的过程,交织着武装冲突、结盟与利用、分化与兼并、干涉与抵制……

满清末期的汉人政治人士运用西方民族主义学说,以鼓动国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那么他们该不难辨别,藏(图伯特)、蒙、“新疆”同属满清殖民地。比辛亥革命者更早,图伯特人就以刺杀驻藏大臣、无视金瓶签、违背满清制订的《藏内善后章程》等行为反对“鞑虏”,是图伯特民族主义的兴起,拒绝外部政权的干涉。

满清末期与老牌正宗西方殖民帝国——英国签订各种不平等条约,出卖华夏国民利益的同时,也同英国签订有关西藏事务的条约,试图用出卖图伯特人的利益,来强化对“藩属”的宗主国地位[4]满清、英国签约的性质,是两个殖民帝国之间的联盟与交易,目的是在满清的殖民地中国或半殖民地“藩属”分赃利益。对此,图伯特人用鲜血和生命抵制了英国的入侵。

由于满清未能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真正控制图伯特,为了将统治力延伸到这些领域,实现从保护国到领土主权转化的企图,满清派赵尔丰在藏中边境血腥扩张领土、武力强制同化和攻占拉萨等,都属典型而且恶劣的帝国殖民行径。图伯特人也用鲜血和生命抵抗了满清的入侵。

正是遭受蒙元、满清殖民的耻辱和西方的殖民威胁,产生了中国的民族主义和反帝反殖民主义,汉人知识界和政治人士在满清末期酝酿了立宪与革命。可是,同时期发生在图伯特的抗英和藏满冲突,却并没有被中国人理解为:图伯特人也同样反对帝国殖民,无论是来自西方的帝国殖民者,还是来自东方的帝国殖民者。中国人反帝反殖民的双重标准一直持续到当今,即他们一方面把自己看成满洲人和西方帝国殖民主义的受害者,另一方面又把自己视为帝国的当然“受益人”,对周边“番邦”坚持帝国的权属。

中华民国南京成立之时,非常清楚华夏中国人的身份是什么:民国统一大庆典,专明孝陵祭奠明太祖朱元璋,回顾明太祖推翻蒙统治,使华夏摆脱“夷狄”获得光复的丰功伟绩,并将推翻满人统治、建立中华民国视作明太祖业绩承续。那么,民国的创立者们应该没忘记明朝的版图形状。然而,无论立宪派还是革命派,终归更喜欢“大清帝国全图”——孙总统在就职宣言书中强调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他怎么没强调“合川陕鲁豫为一国”呢?因为川陕鲁豫才是本国嘛。

于是,历史在这个“建立现代中国”、“走向民主共和”的时刻,拐上了“帝国”的道路:

满清统治者做的最后一笔帝国交易,就是与汉人夺权者的交易。诡谲的《清帝逊位诏书》出台,主要以冠冕堂皇的措辞交待了权力如何转给民国政府,皇室以后的待遇等等,也专门强调了“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逊位诏书究竟何人起草、何人执笔至今未有定论,不过较之于“藩”,“五族”更像夺权者的口气,那时“中华民族”概念已根据政治需要,被汉人学者创造出来了。

正是在各“藩”抵制满清殖民控制、努力恢复自主和独立的时刻,以反帝国殖民为理论依据和政治行动的汉人学者与政治家们,重新定义了“中国人”提出藏、回(东突厥穆斯林)、蒙、满和汉都具有“中华民族”身份,描绘了一个“五族共和”的乌托邦,意图实现一个大一统的共和中国,囊括蒙、满、藏、回(“新疆”)的界域与主权。

立宪者和革命者一方面合力推翻满清帝国,另一方面让帝国皇帝在退位诏书里写上“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关键是,做动作“合”的人,主语是谁啊?呵呵,只有满、汉吧?要是做动作的人包括藏回蒙,就没有后来的西藏问题、新疆问题了。

于此同时,被他们以“族”后缀的藏人、东突厥斯坦人、蒙古人,是怎么想的呢?帝国政治话语的特征之一,就是没有被殖民者的声音,被殖民者的历史观被排斥在外,被殖民者的权利遭否定。图伯特(藏)、东突厥斯坦、蒙古及其所包含的一切:每一代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个体所组成的人民和历史,文化和土地,大自然所赐的所有资源,以及政权实体——全部被无生命化,被当成财产,以想象的权属,写进了满洲人和汉人的交易书中。其时,也正是各“藩”反帝反殖民之时。

1913年,民国临时总统袁世凯给十三世达赖喇嘛发去了一份滑稽的“复职”电报:“目前,民国建立,五族汉、藏、满、蒙、回共和,达赖喇嘛自然应感到和祖国的联系更加紧密。这种情况下,他先前的错误可以忽略;他的封号‘诚顺赞化西天大善自在佛’从此恢复,希望他支持黄教,帮助民国。”[5]可是达赖喇嘛并不感到和“祖国”有什么联系,他回复表示,他并未向中国政府请求以前的封号,他‘要在西藏行使世俗和宗教统治’。十三世达赖喇嘛并公告了“我们是一个依照佛法,享有和平自由之独立小国[6]。一年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约法》,宣称“中华民国之领土,依从前帝国所有之疆域”——强调一下“帝国之疆域”

清帝逊位诏书》直到今天,还被中国学者用来论证“合法性”:“《清帝逊位诏书》成为帝国主权转移至民国的重要合法性文献……作为原帝国所辖领土的辽阔的边疆民族地区因此被当然合法地纳入民国法统之下。”呵呵,帝国、帝国,我有点惊讶天朝学人这么堂皇地使用这个词:“帝国”——武力征服异域、军事控制、政治干涉、经济掠夺、文化同化、无正当性的集合,唯独没有最重要的证据:藏回蒙的认受,怎能证明“合法性”呢?[7]

“中华民族”、“五族共和”本是二十世纪初,华夏中国人(汉人)对该地区未来前景的设计,是为重构“中国”服务的政治概念。显然,“中华民族”除了让汉人兴奋外,并没能唤起另外四“族”的“国族”认同,“五族共和”的乡愿并未得到藏人、东突厥斯坦人(回)、蒙古人的接受:图伯特(西藏)驱逐了“鞑虏”——满清驻藏大臣和三千清兵,十三世达赖喇嘛申明西藏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以明确图伯特的主权和独立国家地位。事实上图伯特也独立到了1949年。“新疆”独立运动兴起,两度成立东突厥斯坦共和国;外蒙独立;连满人自己也成立了满洲国……

各“藩”后来的结局,就很吊诡了:

虽然蒙古各部在满清早期就弃战“归顺”,却在苏联干预下独立了。中国共产党指责国民党“最无耻地……把外蒙古看成中华民国的附庸” [8],中华民国“失去了对外蒙的‘宗主权’”,缺掉的版图至今还让中华民族爱国者痛心疾首。一场八年的抗战,带着反帝国主义、反殖民主义的光环取得了胜利,满人被彻底同化了。中国共产党宣称“承认中国境内少数民族的民族自决权……各弱小民族有同中国脱离,自己成立独立国家的权利”[9],1950224日的《人民日报》社论说蒙古的独立,就是在民族自决的原则下,一个新国家的诞生……是天经地义的事,同时将始终抵抗不息的 “新疆”、和不曾真实控制过的西藏“解放”进了“祖国的大家庭”。

因著作《骚动的喜玛拉雅》而被中国投入监狱的藏人作家卓玛嘉在书中写到“《十七条协议》第一条:‘西藏人民团结起来,驱逐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出西藏,西藏人民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家庭中来’……1951年以前西藏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进入西藏内的外国势力有两个:其一,英国人。其二,中国人。西藏人一直在自己弱小无能的政府带领下积极地排斥过两者。在西藏人看来:两者都是帝国主义者。

“反帝国主义”、“反殖民主义”的中国人,在二战后世界各地殖民地纷纷独立的时代,怀着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受害者的悲情,使用“落后”这一典型的殖民主义式理由,赋予自己“先进”与“解放”的典型殖民主义式身份,占领了图伯特和东土耳其斯坦,华丽转身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共主。新中国,是一个远超“九州”“华夏”疆域的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图伯特人、东突厥穆斯林、蒙古人、满洲人通通成了“少数民族”。

蛮戎狄夷番国藩属少数民族,名称的演变,正是帝国的扩张史。而从藩属少数民族,则经历了最血腥的过程今天,当汉人爱国者们俯察包括“中国西藏”、“中国新疆”的心爱的版图时,请一并看见,那些数字骇人的被杀死的番邦异族:男人、女人、老人、幼童……

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特征:异族势力入主,通过军事占领、政治统治、经济掠夺、文化同化、人格奴役、不平等贸易等以获取殖民者的利益——当代中国符合所有项。


本节的资料来源及注释:

[1]藏文原文:བོད་ནི་བོད་རེད།རྒྱ་ནི་རྒྱ་རེད།博是博,加是加。“博”包括多卫康及嘉绒、羌塘等地,藏谚称上阿里三围、中卫藏四如、下多康六岗;“加”指中国。中文通常翻译成“藏是藏,汉是汉”,这是当今汉人按照现实政治的理解翻译的。鉴于这是藏人古谚,而古代中国并非“多民族国家”,因此笔者认为准确的翻译应为:图伯特是图伯特,中国是中国。

[2]《瑞贝卡:革命党与北洋,都要靠帝国主义》http://history.sina.com.cn/his/zl/2013-07-11/154550258.shtml
《欧立德:传统中国是一个帝国吗?》http://site.douban.com/229318/widget/notes/15736132/note/325836790/ 

[3]东突厥斯坦当时是蒙古准噶尔汗国

[4]M.C.F.范普拉赫《西藏的国际地位》第三章“大角逐中的西藏”及注释:1876年《烟台条约》加入一条专条,规定英国有进入西藏的权利。该条约反证了,其一此前英国没有视西藏为满清的一部分,且满清也未将西藏视为其一部分;其二该条约第一次显示英国承认满清有权代表西藏缔结涉及该国外交事务的权利。同期,西藏政府申明满清无权允许外国人前往西藏;经噶厦与民众大会商议后,向所有边界官员发布命令文件,指出西藏政府不承认满清政府签发的外国人游历西藏的证件。在《西藏贸易规则》(中国称为《中英藏印续约》)等其它涉藏条约后,图伯特的相关申明都明确指出:“西藏人不受英国与中国所签条约的约束,因为西藏没有参加该条约的缔结。”
另见《遮蔽的图伯特》P.62-63


[6]全文见M.C.F.范普拉赫《西藏的地位》附录16

[7]杨昂:清帝《逊位诏书》在中华民族统一上的法律意义http://blog.renren.com/share/222806881/14481735339

[8]一九二九年《布尔塞维克》第十期



(首发于民主中国

记今日下午看望伊力哈木的妻子和孩子

$
0
0

两张照片上是伊力哈木与妻子古再努尔、女儿菊尔·伊力哈木及两个儿子在一起。

今天下午到中央民族大学看望伊力哈木的家人。一出电梯,即被四个极其年轻的男子阻挡。先称是物业的,后称是派出所的,态度蛮横。伊力哈木的妻子古再努尔闻声出来,与其争辩,他们甚至面露凶色,几乎动粗。伊力哈木被羁押半年,他在北京的家也被警察及地痞似的协警上岗半年,给他家人的生活和情绪带来极大压力,令人愤慨,呼吁关注!

今年1月15日,伊力哈木·土赫提被几十个警察当着他两个幼子的面,野蛮抓走,带往乌鲁木齐囚禁。7岁儿子思念父亲又受惊吓,患心肌炎,最近被长辈带回新疆农村休养。伊力哈木妻子古再努尔带5岁小儿子住在民大,终日面对跟踪、监控和凶狠的态度。小儿子不愿出门,蜷在家中靠玩游戏分散恐惧。

监控伊力哈木家人的便衣除了蹲守在他家门前的几个,还有散布在从单元至小区门口的几个。伊力哈木被捕半年来,这种状况一度因外界不太关注而松懈,但最近因两位律师赴乌鲁木齐了解伊力哈木案而再度加强。然而,被这些精壮、凶狠的年轻男子监控着的,只是伊力哈木体弱多病的妻子,和两个幼稚儿童!
伊力哈木5岁的小儿子画了一个双手张开像是要飞走的小孩。

我与古再努尔和两个孩子。
面对四个便衣,伊力哈木的妻子古再努尔愤怒地说:“你们凭什么这么对待我们?你们把我们也抓走吧!”争执许久,我们终于进了伊力哈木的家,却看见5岁的小儿子抓笔在纸上涂鸦,画的是一个双手张开像是要飞走的小孩。然后他一直蜷在沙发一角玩游戏,直到我们出去吃饭,喝上土耳其樱桃汁才露出笑容。

作为伊力哈木和古再努尔的朋友,在伊力哈木被捕半年来,我才三次去看望过古再努尔及孩子们。每次去都担心在他家门口被阻拦,担心与监控者争执反而更加重古再努尔和孩子的压力,每次告别与瘦弱的古再努尔拥抱我都内心流泪,太艰难了,无辜的妇孺!

伊力哈木与Elliot Sperling。
几天前,藏学家、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教授Elliot Sperling(艾略特·史伯岭)先生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被拒入境,正是因为他与伊力哈木的关系。中国政府不愿意有人说伊力哈木无罪,不愿意否认给伊力哈木制造的是冤案,不愿意有人为他声援。而且还想孤立伊力哈木,孤立伊力哈木的家人,想让世界遗忘这家受苦的人。

此刻,一个下午忍住未敢在伊力哈木的妻子和5岁的小儿子面前流淌的眼泪,滴落在我的电脑跟前。。



失去了父亲陪伴的两个幼子。
是的,就这样靠玩游戏分散恐惧。
这是下午坚持带古再努尔和孩子去附近的清真餐厅吃饭时拍的。想起一个细节,落座后,孩子盯着落在窗外的一只死蚊子看了一会,兴奋地说道:“我看见蚊子的眼睛了!”我说我怎么看不见呢?孩子说:“我是大眼睛。只有大眼睛才看得见。”又说,“大眼睛有肌肉!”然后鼓起了他的小胸脯。接着他一直在说“我有肌肉”。 
蹲守在伊力哈木家门口,监控他的妻子和5岁儿子的便衣都极其年轻,先称是物业的,后称是派出所的,态度蛮横。当古再努尔与他们争辩时,他们甚至面露凶色,几乎动粗。

尊者达赖喇嘛主持第33届时轮金刚灌顶法会图片辑(一)

$
0
0


7月3日至14日,在印度北部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的拉达克列城和平行宫,尊者达赖喇嘛圆满主持殊胜的第33届时轮金刚灌顶大法会,从世界各地前来参加法会的信众约16万人。

期间,严格遵循传统,逐日举行的仪式为:
1)尊者达赖喇嘛亲自主持,举行时轮灌顶前行修法、净化场地,以及时轮金刚坛城铺沙、绘制等仪式;
2)时轮金刚灌顶前行修法,尊者达赖喇嘛给予信众前行教授;
3)朗杰寺僧众演示时轮金刚法舞,进行安置场地,施舍无形有情,排除灌顶外在障碍,殷请十方诸天护法等仪式;
4)尊者达赖喇嘛传授时轮金刚灌顶;
5)僧俗二众弟子为尊者达赖喇嘛住世而举行祈愿长寿法会、弟子献供等仪式。

时逢尊者达赖喇嘛79岁华诞,参加法会僧俗信众以修法、祈祷、献供等方式祈愿根本上师嘉瓦仁波切永久住世,尊者达赖喇嘛千诺!

位于印度最北边陲地的拉达克(Ladakh),坐落于喜马拉雅山脉和喀拉昆仑山脉之上,海拔高达3524米。拉达克人与图伯特民族同宗,不论在气候景观、风土民情、宗教信仰、语言文字等,都属于传统西藏文明范围,约百分之八十人口信仰藏传佛教,更重要的是,自佛教传入拉达克,从来没有中断。首都列城(Leh)海拔3500米,如拉萨山谷缩小版。

在尊者达赖喇嘛举行时轮金刚灌顶时,一个叫李德成的中共党员(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宗教所所长),大言不惭地说什么“达赖所为有悖‘时轮金刚法会’的庄严与纯洁特质”,还扮佛门中人解释“所谓时轮”,从佛教书上东抄几句西抄几句,断言“十四世达赖喇嘛每年都要在境外举行‘时轮金刚法会’…影响了藏传佛教的健康发展”,被网友嘲笑:“为法会的庄严和纯洁计,特建议此类宗教活动宜由当地党委主办;在尚未建立党组织的世界其他国家,可由当地中国使领馆和孔子学院代办,彻底杜绝西藏分裂势力破坏藏传佛教的健康发展。”

以下图片皆转自Facebook。感谢摄影者。






































尊者达赖喇嘛主持第33届时轮金刚灌顶法会图片辑(二)

$
0
0

7月3日至14日,在印度北部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的拉达克列城和平行宫,尊者达赖喇嘛圆满主持殊胜的第33届时轮金刚灌顶大法会,从世界各地前来参加法会的信众约16万人。

期间,严格遵循传统,逐日举行的仪式为:
1)尊者达赖喇嘛亲自主持,举行时轮灌顶前行修法、净化场地,以及时轮金刚坛城铺沙、绘制等仪式;
2)时轮金刚灌顶前行修法,尊者达赖喇嘛给予信众前行教授;
3)朗杰寺僧众演示时轮金刚法舞,进行安置场地,施舍无形有情,排除灌顶外在障碍,殷请十方诸天护法等仪式;
4)尊者达赖喇嘛传授时轮金刚灌顶;
5)僧俗二众弟子为尊者达赖喇嘛住世而举行祈愿长寿法会、弟子献供等仪式。

时逢尊者达赖喇嘛79岁华诞,参加法会僧俗信众以修法、祈祷、献供等方式祈愿根本上师嘉瓦仁波切永久住世,尊者达赖喇嘛千诺!

位于印度最北边陲地的拉达克(Ladakh),坐落于喜马拉雅山脉和喀拉昆仑山脉之上,海拔高达3524米。拉达克人与图伯特民族同宗,不论在气候景观、风土民情、宗教信仰、语言文字等,都属于传统西藏文明范围,约百分之八十人口信仰藏传佛教,更重要的是,自佛教传入拉达克,从来没有中断。首都列城(Leh)海拔3500米,如拉萨山谷缩小版。

在尊者达赖喇嘛举行时轮金刚灌顶时,一个叫李德成的中共党员(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宗教所所长),大言不惭地说什么“达赖所为有悖‘时轮金刚法会’的庄严与纯洁特质”,还扮佛门中人解释“所谓时轮”,从佛教书上东抄几句西抄几句,断言“十四世达赖喇嘛每年都要在境外举行‘时轮金刚法会’…影响了藏传佛教的健康发展”,被网友嘲笑:“为法会的庄严和纯洁计,特建议此类宗教活动宜由当地党委主办;在尚未建立党组织的世界其他国家,可由当地中国使领馆和孔子学院代办,彻底杜绝西藏分裂势力破坏藏传佛教的健康发展。”

以下图片皆转自Facebook。感谢摄影者。










































德庆边巴:面对高度危险和中国的严厉审查,藏人歌手唱出对图伯特的爱

$
0
0

作者:德庆边巴(Dechen Pemba @hpeaks)
发表时间:2014年7月9日
译者:@pingyema



藏人歌手格白(Gebey)五月底在阿坝州的一场演唱会后被警方拘捕,目前已获释。格白选择了在图伯特一项危险的职业——为了音乐,近年来他已数度被拘。

图伯特这个被中国控制超过60年的地区,自2008年出现大范围的对中国统治的反抗,再加之自2009年以来一直不断的以政治抗议为目的的自焚事件,导致当局对图伯特实行封锁并切断日常通讯。图伯特的面积和西欧差不多大小,不被允许外国记者、外交人员进入,旅游者被严格限制,网络审查严厉,更谈不上自由媒体,虽然中国官方只将图伯特中部称之为西藏自治区,实际上在有大量藏人居住的青海、甘肃、四川、云南诸省的藏区,已然是藏人抵抗中国统治的热点地区,官方的网络管束和新闻审查、拘捕藏人活动人士等等在整个图伯特无所不在。

正是在这样严峻的背景下,所有藏人歌手、艺术家和作家不得不有所作为。今天,在图伯特各地,展示图伯特文化的行动方兴未艾,格白只是诸多引人瞩目的歌手之一,因歌曲、音乐视频和表演而令人印象深刻的其中一例。

据自由亚洲报道,自201210月他的专辑面世后,他不得躲藏起来以避开与警察接触。中国当局禁止他于当年发布的专辑,声称其中包含了民族主义的内容,

这里是格白的歌曲《图伯特必胜》的部分歌词译文:

诸佛必胜!
图伯特必胜!
今日,吉祥的太阳必胜!
今日,愿望实现日,图伯特必胜!
今日,为了境内外博巴的团聚,我们必胜!
今日,为了境内外博巴的团聚,我们必胜!

分裂活动,民族感情和民族主义主题

在中国当局对藏人歌手的量刑中,以“分裂活动”为名遭到严厉惩罚,例如歌手扎西顿珠(Tashi Dhondup)在2009123日至201132日,被判1年零三个月的劳教,依照中国政府颁发的劳动教养政策第4条和第13条。

图伯特的艺术家如同踩着一条令人难以置信的细线,这使得他们在创作和艺术表达技巧上不得不小心翼翼。这不仅激发了伟大的技艺更包含了更多的政治内涵。这一现象可以从一些艺术家的案例中看到,例如青年歌手洛洛(Lolo),在其专辑《升起藏人的旗帜,雪域的儿女》发行后于2013年被判6年监禁。在这专辑的歌词中,充满有关被禁止的图伯特国旗、自焚和图伯特独立等政治涵义的内容。


2012年3月,自由亚洲电台报道青年歌手乌金丹增(Ugyen Tenzin)被拘捕。来自图伯特东部的丹增发布了题为《我心中的血,在不停流淌》的专辑,据引述,一个仍与境内藏人保持联系的流亡藏人卓扎尼玛(Duldak Nyima)说:“在专辑发布之前,有些藏人当心专辑引来的后果,建议丹增不要发布。”虽然藏人歌手很少就其作品直接发表评论,而是让作品本身自我表达,但是这个专辑的DVD里收录了乌金丹增为何发表这个专辑的公开言论。“丹增说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图伯特的宗教和政治的原因。他讨论了图伯特的问题和藏人的身份认同”,Nyima说。尽管已知后果,乌金丹增还是发布了这个专辑。他现在身在何处至今不为人知。


无论在中国或图伯特,当局对音乐的审查严厉到了荒唐的程度。20114月,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指示所有网站删除“Shapaley一个瑞士藏人创作的风趣、巧妙的RAP视频(Shapaley是一种藏人食品,即“肉饼”)该禁令说:“请各网站,特别是视频网站和音频网站,检查并删除由噶玛和丹增创作的歌曲《肉饼》。”虽然政治内涵不是那么明显,其歌词声称藏人身份认同和充满身为藏人而骄傲的自我意识——这样的情绪当然不为中国当局所容。


散发专辑引来的危险

因为没有公开的歌曲、音乐、视频被禁止的名单,这些作品一开始总能自由传播,直到当局开始镇压和拘捕当事人。在一篇写于2009年的《什么样的歌是“反动歌曲”?》的文章中,藏人作家、博客写手茨仁唯色(Tsering Woeser)转述了拉萨市公安局副局长在记者会上宣称当局已拘捕了59名“煽动民族情绪”的造谣者:“其造谣手法是‘从网上非法下载反动歌曲,并以光盘、MP3MP4等电子产品为载体,出售给区内群众……’”

拘捕行动显示这些歌曲所带来的潜在的大范围的危险,从制作人到获得歌曲的普通人,到那些与人分享歌曲的人。更糟糕的是拘捕不需要审判,不需要政府相关机构的介入,以本案为例,如果当地公安局长觉得某支歌是“敏感”的,那歌曲的作者就会受到惩罚。



流行音乐与刻录光盘

2012年开始,翻译网站“高峰净土”(http://highpeakspureearth.com/编者按:这篇文章的作者是高峰净土的创始人之一已以每周一曲的进度,将藏语音乐视频翻译为英文或中文。该项目翻译不同风格和流派的音乐视频,一部分是高度政治敏感的,其他则是图伯特境内广泛流传的,但都是不时可从网上获得的流行视频。


这些音乐视频常见的主题包括呼吁尊者达赖喇嘛的回归,呼吁所有藏人的团结,希望境内外的藏人团聚,回顾和赞美图伯特的起源及历史。通常,藏人歌手会用隐喻躲避审查,譬如用太阳比喻达赖喇嘛,月亮比喻班禅喇嘛,星星则代表噶玛巴(藏传佛教噶举派领袖,流亡后居住印度)。下面是扎西塔耶(Tashi Thaye)《吉祥三重聚会》的歌词:

吉祥的日子,
太阳、月亮和星星聚集的
一个吉祥的日子,
一个充满希望的一天
当太阳、月亮和星星相聚
图伯特的忠诚不会被遗忘
当太阳,月亮和星星相聚
图伯特的忠诚不会被遗忘

藏人学者拉玛嘉布(Lama Jabb写到“在当前困难的政治环境下,大众音乐提供了一个初步形成的公共空间,让藏人得以表达他们的共同关切和集体身份认同,流行歌曲则提供了表达异见的通道,同时,唤起一个全体藏人得以分享的有关共同历史、文化和疆域的认知图景,为藏人当前深陷其中的困境而哀伤,表达身为藏人对于集体命运的愿景,也加强了藏人的民族认同。”

这些来自图伯特的音乐视频向外界传达了重要的信息,同时也表述和具体化了藏人的集体化的身份认同。藏人有影响力的诗人益达茨仁(Yidam Tsering引述并介绍了由“图伯特之声和图伯特人权与民主中心”最近发表的,题为《被禁止的表情:扼杀创意和异见在图伯特》 的报告后,呼吁艺术家和知识分子“以表达藏人的悲欢离合、希望与绝望、痛苦和快乐来爱自己的人民。”

因此,我们感动地看到:图伯特歌手以非官方代言人的身份为藏人社会担当起这一角色。他们的作为并非源自愤怒或怨恨,而是源自对图伯特的历史和他们对于自身信念的信心,以及对藏人身份弗远无界的骄傲。


Viewing all 1130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